为解决全国溜索过江问题,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召开座谈会,决定投资27.6亿元实施“溜索改桥”项目。同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溜索改桥建设规划(—)》,正式打响“溜索改桥”战役,西部7省(区)全力投入改建热潮。
根据《溜索改桥建设规划(—)》,贵州打出“溜索改桥”+“组组通”组合拳,疏通偏远山区交通“毛细血管”,为全省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乌蒙腹地的交通决战,让这方百姓从“绝境求生”走进“柳暗花明”,书写了山乡巨变的美丽画卷,彰显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笃定共奔小康的奋斗脚步。
威宁自治县玉龙镇沙田社区人行桥上,一对云贵联姻夫妇带着孩子回云南娘家探亲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报告上作批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记嘱托,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的《溜索改桥建设规划(—)》,打出“溜索改桥”+“组组通”组合拳,
乌蒙高原的云贵交界处,贵州八大水系牛栏江流域以及北盘江流域可渡河一带,深切的河谷把磅礴乌蒙切割开来,溜索曾是沿河百姓出行的唯一要道,连接着乌蒙连片特困山区里“绝处求生”的希望。
在全省15座“溜索改桥”工程中,有8座在威宁。为拔穷根,促发展,威宁自治县历时3年,总投资余万元,直接解决全县20余个建制村通行难题,惠及余户2万余人。山中百姓从此不再河山阻隔行路难,正斗志昂扬奔小康。
曾经的溜索
连心桥:回娘家更安全便捷
位于威宁自治县玉龙镇沙田社区的钢索桥,横跨牛栏江,一头是贵州,一头是云南,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打卡地。“我们见证了这座索桥变化,它也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从云南嫁到沙田社区的周慧说。
“我们刚恋爱那会,过河必须借助竹篾溜索。一脚跨进竹筐圈,双手紧抓系着滑轮的绳子。抹了桐油的滑轮麻溜得很,大意不得,不然就会绞断手指。”周慧回忆当年过溜索的惊险场景。
上个世纪80年代,两岸村民合力搭建第一座木板人行桥,不用再“飞渡”牛栏江。但数十米的超长跨度,普通的绳索和木板构造难以消除行走及风力带来的巨大晃动,这桥被称为“闪闪桥”。
生活美好还在继续。年,得益于“溜索改桥”工程的实施,沙田社区钢架型平拉结构的人行索桥修建完工,桥长延米,桥宽2米,荷载吨,项目总投资万元。
如今的钢架型人行桥比曾经的溜索更加安全
“从溜索到‘闪闪桥’再到现在的钢索桥,我们的渡河方式上发生了质的飞跃。现在陪媳妇回娘家只要十几分钟,不用再因为怕过溜索而绕好几个小时的山路了。”周慧的丈夫宋启雄说,这些变化做梦都没想过。
玉龙镇沙田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常恩说:“沙田和对面的水口村有20多对联姻夫妻,两个村更像一个村,经常能在桥上遇见省外的自家人,这桥实实在在成了一座‘连心桥’”。
致富桥:家门口也能做生意
桥修了,路通了,赚钱的机会也多了。5年前,威宁自治县金斗镇河畔村的张兴厂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长期在外漂泊的他决定返乡创业,把在广州打工时学到的糕点手艺带回家乡,开一个糕点烘焙店。
金斗镇河畔村的对岸是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杨柳村。为了便利两岸村民互赶集市,年,杨柳村在可渡河上搭起木板索桥,结束了两岸淌水过河的日子。
年,沿岸人口密集,交往程度高的河畔村和杨柳村成为两省“溜索改桥”工程建设的重点村寨。年底,一座全新的车行桥正式竣工,当地人把它取名为“飞虹桥”。
最初,张兴厂是在云南的杨柳村租了间门面卖糕点,因为那里有个大集市,两地群众都习惯来这赶集。“飞虹桥”通车后,张兴厂把店搬回了家门口,每逢对岸赶集,他就用小货车拉着糕点过去卖。
如今,张兴厂的小卖部里各种零食和日常用品也不在少数,平均每天有上百元收入,赶集或逢年过节,在数百上千元不等。“党的政策太好了,以前冒着生命危险过了几十年的可渡河,现在不仅能坐车过,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咯。”张兴厂的父亲笑着说。
“溜索改桥”工程相继竣工后,曾经“以命渡河”的溜索时代也渐渐远去。与此同时,新的出行方式开启了一扇通向财富的“快捷之门”,带动村寨经济交流,改善村民生活。
图为威宁自治县玉龙镇沙田社区人行桥。(威宁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希望桥:上学不再遥不可及
行路难的年代,不仅生活不便,文化教育也面临重重阻碍。
距河畔村几十公里开外的围帐社区,与云南杨柳镇围仗村隔河相望。年前,两岸村民靠极其简易的竹套筒溜索栓着脆弱的竹兜过河。眼看云南围仗小学就在家门口,年幼的孩子却还要爬过漫长山路去另一村寨上学。
年,围帐社区3位村民凑了1万8千多元,修了一座木板索桥。两岸互赶乡集,过河务农的人多了起来,桥上开始出现小心翼翼去上学的脚步。
牛栏江两岸,涉及地处地质灾害区的贵州斗古镇中关村和云南火红乡大坪子村的相关村组已移民搬迁
“木板桥没修前,贵州没有去云南围仗读书的学生。桥修好后,我们村包括周边的村就有十几个小孩去对面读书。”围帐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正稳说。为了保证孩子安全,每天家长们都要护送孩子上下学过桥。
自从当地车行桥建成通车后,围帐及附近村寨去云南读书的学生增加到多名。经数年深入交往,围帐社区和围仗村规模不断壮大。
威宁自治县金斗镇围帐村的溜索改桥项目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出行更方便
年,杨柳镇多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落址围仗村车行桥桥头,预计年底将迎来入住。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两省村落组组通、院坝硬化等基建设施不断落实,可渡河畔的云贵“双围村社”愈发耀眼。
“现在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是难题,而且两岸村民自建房里都开起了小卖部,还有网店,每次赶集的时候,土豆、白菜、萝卜等农产品从桥上穿梭,生活安逸太多了。”张正稳说。
溜索,一个偏远山地特有的“贫困符号”,一段承载数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铁索,随着“溜索改桥”工程的实施化成历史。一座座桥连接起党群感情、干群感情、黔滇两省百姓深情。山中百姓从过去“河山阻隔行路难”迈向如今“车水马龙奔小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吴采丽
编辑张良胜
编审杨仪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