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兴权,是麻江县宣威镇瓮袍村的一名驻村干部,从年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到现在,下村工作已经7年了。闲暇之余,我喜欢穿梭在瓮袍村的乡间小路、村头寨尾、田间地头、高山沟壑的青山绿水间,看春暖花开、炎炎夏日、秋实累累、白雪皑皑。
数年间,这里已经变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村民,都是我的亲人,看见我会亲切的打招呼邀我吃饭。
我最喜欢看的还是他们因生活变好后,脸上日渐增多的笑容。
年,我服从组织安排,入村下沉开展帮扶工作。其实内心还是有少许忐忑,当时我已经51岁了,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心里也没有底,硬着头皮就到村里去了。
工作30年得出的经验,我知道群众是最会知道感恩的,你把他当亲人,他不会把你当外人。
以此为据,我开展工作时,时常深入贫困自然寨组、贫困家庭,与贫困户真情结对,了解他们生产生活困难情况,宣传扶贫开发惠民政策,帮助他们谋划脱贫方案和落实帮扶措施,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帮扶故事。
年插秧时节,正是洗衣频繁时候,贫困户罗开贤家洗衣机却坏了,家里一大堆脏衣服急需清洗。
我知道后,亲自将洗衣机拉到镇上,花了60元修好了。罗开贤很高兴,往后每次见到我,总是强行拉我吃饭。
年入冬的一天,贫困户罗开荣之孙女罗运怡被寨上一户恶犬咬伤脸部,满脸是血。我医院,并垫付了元医疗费,使小孩的伤情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罗开荣一家人从此帮我当亲人,有什么事都会向我咨询,我的意见有时就是决定。
贫困户罗开章因输尿管狭窄,排尿不畅,造成了一个肾功能衰竭,对生活充满悲观情绪。
我几次入户跟他聊天,劝解、安慰他,打消他思想顾虑,慢慢地使罗开章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去年9医院做肾切除手续成功,目前身体恢复状况良好。
这件事帮了他,也帮了我,这说明我已经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他们已经开始信任我了,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应对接下来的帮扶工作。
村里贫困都一样,情况不一样,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帮扶工作有时也无法完美解决。
村民李发模家有4人,老俩口都71岁了,妻子杨通会还是位慢性病人,长期干不了农活。两个儿子为语言障碍一级,家庭劳动力较弱。
针对这种情况,我只能动员老俩口在家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锌硒米、蔬菜,养猪、养鱼等,并邀请他们加入村级合作社,加之平时多走访,解决部分生活问题。
现在老两口年收入也有多元。儿子李时汉到村参加公益岗位(保洁员)就业和附近的家具厂务工,月工资收入多元。
村民李维先户家庭负担更重,一对儿女正在就读高中,生活开支大。妻子是聋哑人,语言障碍一级残疾。李维先本人已74岁了,外出务工已无可能,经济收入较为单一,家庭困难突显。
年我向村里提出,户主申请,并经会议表决通过,该户纳入了农低保保障,月收入多元。同时,动员其家庭发展庭院经济,年收入多元。
其他几户有劳动力的家庭,我都动员他们外出和就近务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也体现国家对贫困群众的关怀。
帮扶中,我发现农村贫困人口当中,大多是因为环境恶劣和缺少技术造成的贫困,部分贫困人口和家庭在困难面前缺乏斗志,畏缩不前。有的因为家庭突遭变故,丧失信心。只要下对“良方”,绝对会药到病除。
孤寡老人罗开富,一生无儿无女,东一餐西一餐,对生活没了追求。
我和他一起吃饭聊天,并帮他向镇办理了“五保”申请,加上养老金,月收入多元,现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养了猪,喂有牛,芝麻开花节节高呢。
李维烈、王兴翠、罗开贤、罗开荣等户缺少技术,动员他们参加县、乡、村组织的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技术技能。现在家庭农业生产和村级合作社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些小事,认为其微不足道。其实,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老百姓的事虽小,但做好老百姓的小事都是民生的大事,关系着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切切关怀。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懂民心,知民情、还要顺民意,办事公平、处事公正,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不打折扣地普惠到群众中。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常常告诫自己,年纪大了,做事慢了,凡是都要先行一步,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为群众谋福,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
村里的群众时常称赞我说:“老杨办事踏实认真,政策宣传到位,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们放心!”
这份信任,砥砺我前行,从未有过放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乾整理
编辑胡锐
编审杨仪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