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富源北部的两条古驿道
TUhjnbcbe - 2024/8/15 3:16:00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富源县北部处于交通要冲,有两条古驿道,《光绪平彝县志——邮传》称这两条古驿道为“由黔入滇后路”和“由黔入滇之中大路”。

由黔入滇后路

“由黔入滇后路”在今富源境内,这条道从宣威接今富源教坪,由教坪折向西,过岔河、洞上等处,到白水。这是秦五尺道的一条支线。

战国末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开凿了由宜宾至昭通一带的驿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又派常頞进一步开道,常頞将驿道向南延伸开凿。西汉武帝时,唐蒙将军又将道加以整修扩建,因道宽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上设驿站、置官员,从四川宜宾起,经高县、筠连,入云南盐津、大关、昭通豆沙关,又经贵州毕节、威宁,从云南宣威可渡关入滇,再经沾益到达曲靖(今麒麟区)。从汉代至清代,五尺道一直是云南与内地进行交流的官道。今天,在云南盐津的豆沙关、宣威的可渡关、沾益的炎方和松林、马龙的旧县黄土坡一带,还残留五尺道遗迹。

据《宣威旧志》记载:明洪武十五年,置卫所,令征南将军傅友德乘兵势修治道途;洪武十六年,置邮通云南,在五尺道基础上开筑道路,准古法以六十里为一驿。明代沾益州境包括今宣威、今沾益、今富源北部,古沾益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在今宣威,古沾益境内有可渡驿、倘塘驿、沾益驿、松林驿、炎方驿。从贵州威宁入云南宣威的可渡关,到宣威城后,往南到沾益黑桥,再经过曲靖(今麒麟区)到昆明,这条道被公认为是在秦五尺道基础上修建的。接这条道,由宣威老城的南门出,往东南走,到小耿屯—下马房—中马房一上马房—啊脚—十里长冲—卖酒铺(在今宣威板桥境内)—石关—虼蚤岩(今格早岩)—三道水一猴街子(今基场)—撸袼河(今宣威磷电所在处)—跑马道—石阶脚—三关寺—岩脚入富源境内的大硐。由大硐、教坪等处到白水关(今沾益白水)至曲靖(今麒麟区),这条五尺道的支线就是“由黔入滇后路”。清末时,平彝(今富源)县在教坪设有釐卡,抽取行商货物税,叫釐捐或釐金。可见教坪曾经是个通商要道。明清时,从富源县城(明代称平夷卫城,清代称平彝县城)到宣威城(明代称后所城,清代称宣威州城),要走“由黔入滇后路”。

“由黔入滇后路”是针对由黔入滇中大路”而言,入滇后路由乌撒卫后所官兵把守,是间杂在古沾益州(古沾益州地域包括今宣威、今沾益、今富源北部)地盘之上。后所官兵们在官道附近带领家属屯田驻守,渐渐形成了村子。明代军人是不准脱离军籍的,父子相传,子孙都是军人,田地也由前辈制备,传至子孙。

由黔入滇中大路

“由黔入滇中大路”即今天的胜境关古驿道。中大路成为官道,比入滇后路要晚,是元代才开筑的。在官方开筑之前,民间就有这条道。

元代,中大路正式由元朝庭确立为官道,《滇志》称这条道为“普安入黔旧路”,又叫东路。明代时进一步修筑,这条驿道东起洞庭湖畔的常德,向西入贵州,过镇远—贵阳—安顺—盘州,再从富源胜境关进入云南富源,经东铺—清溪洞—扬威哨(今羊尾哨)—多乐铺—山黎果哨—车转弯—腰站(原名要站,交通要站之意)—进入沾益境内,经大塘—小塘—白水村—海子铺—大营—太平桥,抵沾益东门。五尺道和胜境关古驿道交汇于今沾益区,使沾益区成为明、清时期内地进入云南的必经之地。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入滇后路已不存在,中大路只剩下胜境关一段,中大路上面的驿站,只留有多罗铺和东堡两个地名,成为我们探古寻幽的根据。多罗二字今天写成“多乐”,取快乐多之意,在方言中,“罗”与“乐”同音,故写为多乐。

1
查看完整版本: 富源北部的两条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