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水稻上山以绿增粮
TUhjnbcbe - 2023/9/29 16:19:00

在旱地上像种玉米一样种植水稻!我省稻作科技工作者打破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中的禁锢,积极探索杂交稻山地旱种,让水稻“上山”成为现实。这一适应云南高原生态特点而发展起来的旱作节水种稻方式,开辟了稻谷生产的新途径,为保障口粮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山地上种水稻

旱种技术开辟增粮新途径

年,杂交稻山地旱种技术在云岭大地多点开花,在昆明、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文山、大理等州市示范推广种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年全省共示范推广杂交稻旱种23.7万亩,是年5万亩的近5倍。其中,文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7个州市杂交稻旱种面积占全省杂交稻旱种面积的94.8%。从各地实收测产情况来看,杂交稻旱种平均单产.5公斤/亩,是传统陆稻的2至3倍,亩产高的可达公斤以上,与水稻产量相当。”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什么要推广杂交稻旱种技术?年云南省高标准农田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25.7%,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近七成的耕地没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条件;气候异常、蓄水不足,干旱已经成为云南常态。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以往陆稻种植的经验和近年来的探索,选择海拔米以下,年降雨量高于毫米,雨热资源丰富的中低海拔区为最适宜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杂交稻旱种,增加稻谷供给,是稳定稻谷生产的一个有效途径。

此外,通过推广山地种植杂交稻,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还对减轻草地贪夜蛾防控压力、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推进生物防控和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杂交稻旱种播种方式简单、种植模式多样,有着很好的优势和潜力。空间大,有利于稳定稻谷生产面积;技术简,有利于大面积示范推广;品种优,有利于扩大云南省优质稻面积。”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年,宁洱县*和村进行了6个杂交稻、共计30亩的旱种示范。村*总支副书记杨金伟说:“我们第一年种,但我感觉旱稻比种水稻还要节约成本,效果也更好。如果一亩地,人工投入成本水稻要元的话,水稻旱种50元就够了。品种适合,我们还是觉得划算种,想扩大面积种。”

好品种作支撑

“藏粮于技”挖掘增粮新潜能

“从多点实施情况综合来看,‘滇禾优’表现最佳,表现出耐旱性、复原抗旱性强,干旱后遇水恢复生机迅速旺盛;在干旱条件下生长量大、分蘖力强等优点。”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李晓花主任介绍,年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宁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项目的实施,开展新品种旱种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几个品种,为今后旱种品种选用提供参考。

滇型杂交粳稻旱种有哪些优势?杂交稻旱种遗传背景丰富多样,融合了数十个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和中外籼粳稻种优异基因资源,聚集了抗病、优质、香味、耐寒、耐旱、耐盐碱等优异基因,是滇型不育系和中国杂交粳稻育种技术创新的成功范例之一。旱种的优势主要在于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抗旱性强、出穗安全、耐瘠广适,且种植模式多样。

年,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景东县新开垦土地上实施万亩“滇禾优34”自然雨养旱地种植获成功,开辟了云南山地种植水稻的新途径。

年,以“滇禾优”“滇禾优34”为主推品种,全省推广滇型杂交粳稻旱种面积10多万亩,分布于16个州市50多个县,种植海拔从米的勐腊县到米的宣威市,既有千亩连片种植,也有重点示范展示,同时还在贵州、四川、新疆进行了试验示范。

与水种相比,滇型杂交粳稻旱种减少了育秧、插秧等生产环节,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每亩节本元以上。年,杂交稻旱种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和滇型杂交稻绿色高效山地旱种技术被列为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

聚焦山地旱种

在绿色种植中彰显科技力量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云南省把杂交稻旱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提高种植效益。

在示范推广中,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改变种植方法,并实施玉米、大豆、坚果等作物套种技术,探索集成最佳种植方式、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产量效益的稻作旱种绿色节本技术模式。

“杂交稻旱种增粮前景好、潜力大。”云南省多位科技人员有着这样的共识:西南地区地处云贵高原,90%以上都是山地、坡地,灌溉难是面临的共性问题,应加强科技攻关,提升云南高原山地杂交稻旱种技术水平和应用面积,解决山区群众吃米难题。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承担“十四五”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滇型水稻优质高效新品种创制及产业化技术研发”项目,下一步将快速推进口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利用过去几年山地旱种经验,重点在有条件、面积大、口粮缺的地区,开展杂交稻山地旱种适应性机制、高产机制的研究,提升云南高原山地杂交稻旱种技术水平。

“年我们在不同县区探索实施了杂交稻旱种的5种模式,效果都还不错。”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刘玉文推广研究员说,滇西南地区是传统的旱稻种植区,明年将大力推广新植坚果地套种旱谷模式、早植烟区烟后旱稻种植模式等潜力大的模式,推进增粮增效。

“在降雨量充沛、土壤夜潮良好的山地、坡地,采取露地杂交稻旱种开沟或打塘浅直播;在靠天吃饭的‘雷响田’通过覆膜保潮控草等技术,实现旱涝保收;在无水灌溉平地以育苗移栽为主,充分利用5月透地雨,采取覆膜移栽节水栽培,达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洪友主任提出。

“年西双版纳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应用轻简高效集成技术实施杂交稻旱种5万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采用机械化种肥一体条直播,通过无人机进行施肥、防病、除草等作业,机械化收获,开展杂交稻旱种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成效显著。”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涛推广研究员介绍。

云南网记者陈云芬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稻上山以绿增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