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声老兵一生军魂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中国国防报」

岁末,年度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在昆明举行。

“刘洪机组”、余华亮、岩罕陆、杨俊、李业凌……大屏幕上,出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执行森林消防任务的‘逆风飞翔者’”“投身乡村振兴的‘兵支书’”“致力亚洲象保护的‘象爸爸’”“坚守边境防疫一线的‘守边人’”……视频画面里,一个个老兵的故事展示着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

守护家园的忠诚卫士——

危难任务,我来

画面里:

“稳住!稳住!不要动,我来,我来……”这是机长刘洪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

今年5月,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大沙坝山突发森林火灾,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刘洪机组执行高山悬崖点灭火任务。在洱海进行吊桶取水时,直升机突发特情坠入洱海,4名机组人员壮烈牺牲。

“党给我插上一双翅膀,人民的需要就是我飞行的方向!”4名救火英雄刘洪、李凯涛、刘超、孙中杰都是退役军人。高原航空应急救援,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4名退役军人坚持烈焰火海面前勇敢逆行,一次次挑战悬停极限,降低洒水高度,提高洒水精度和灭火效率,先后执行森林消防任务22次,驾驶“红色战鹰”为祖国西南万顷林海保驾护航。

“我来!”这是面对危险时,刘洪的本能反应,也是最美退役军人的共同选择。虽然脱下军装,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早已融入血脉。这是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李业凌从百米深的峡谷悬崖上跃身而下救援被困群众的原因,这是昭通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某大队长主元状奋战禁毒前沿的动力,这医院护士长李慧文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奋战抗疫一线的初心。

镜头外:

刘洪机组所属的森林消防队伍,李业凌所在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还有前不久在哀牢山遇难的4名地质工作人员所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这些承担着艰苦危险任务的单位多由部队转隶组建,人员多由退役军人组成。“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戎装虽卸,军魂永存。只要人民需要,他们就会挺身而出,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

不忘初心的人民子弟——

乡村振兴,有我

画面里:

在宣威市双河乡梨树坪村,没有人把退役军人、驻村第一书记邓冬当外人,老老少少亲切地称他为“山药书记”。

梨树坪村地处云贵交界大山深处,是扶贫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军人出身的邓冬决心攻下这个“堡垒”。他翻山越岭,遍访村里人家,记录下每家的情况。扶贫,发展产业是关键。在多方调研后,邓冬决定种植山药。为降低风险,他自己花钱租地自学山药种植技术,学成后带领村民种植,从10亩发展到亩,亩均使贫困户增收元以上。他还协调各方资金建立山药加工厂,形成生产、加工及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办公益夏令营,帮助贫困儿童走出大山开阔眼界;建扶贫工厂,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汇聚各方爱心,为山村捐建图书馆、给空巢老人送温暖……以邓冬为代表的党员、退役军人带领着乡亲们共同奋斗,小山村顺利脱贫,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村村民捐出50吨蔬菜,2天内送达湖北抗疫一线,为支援抗疫奉献力量。

“吃水不忘挖井人,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玉龙山下,在西藏部队服役25年的丁新华退役返乡后,拿出自己的退役金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将这个小乡村建成远近闻名的新农村;中缅边界的腾冲市明光镇,老兵余华亮带领民兵建设幸福家园、守护神圣国土,让五星红旗飘扬在边境一线;在曾受毒品问题困扰、近年又受境外疫情威胁的边境小城梁河县,遮岛镇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尹可保带领“两委”班子创新服务管理,创建平安社区,使社区内社会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96%,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镜头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各级引导和鼓励包括退役军人在内的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支持乡村发展,广大退役军人积极响应。近年来,云南省有近名优秀退役军人勇当“兵支书”,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攻坚克难的开路先锋——

创新创业,我能

画面里:

一场说走就走的长达17个月、跨越多公里的旅行,让大象“短鼻家族”成为全球明星,也让它们的家乡、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受到各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