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曲靖日报
近年来,宣威市政协在省、曲靖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以“协商在基层”为有力抓手,找准“协商在基层”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双助推”行动等重点工作的结合点,让协商“一竿子到底”,化解社会“痛点”、打通办事“堵点”、补齐民生“断点”,真正做到了家门口倾听民声,田地间纾困解难,打通了基层民主协商的“最后一公里”“接地气、冒热气、沾露珠”的议案经过协商之后得到有效解决。
协商议题在一线收集
6月中旬的一天,宣威市政协来自工商业联合会、经济界、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旅游界、农业农村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6个界别组的多位委员,深入恰德村开展年度政协界别组活动,帮助该村查找短板,为协商寻找议题。他们一边听取相关人员对恰德村村情、规划思路、发展瓶颈,曲靖宣威两级政协“协商在基层”和“双助推”示范点建设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一边实地参观、调研了恰德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项目推进以及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建设情况。走访调研之后,政协委员们围绕恰德村的产业发展、脱贫群众就业、群众素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建言献策,酝酿培育提案,助推恰德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直以来,宣威市政协始终秉承“不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后协商”的原则,在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前,协商办牵头,委室、委员一起行动,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脱贫群众就业、人居环境改善等群众普遍关心的“关键小事”,进村入户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社情民意,确保协商议题找得准,“问题清单”建得全,协商议事有的放矢。年,宣威市政协聚焦“协商在基层”工作开展大调研,集中力量下沉村间院落摸底调研1个月,共收集到初选议题43个,40个议题被列入全年协商计划,可商可议的议题占比达93%。
协商议事在一线开展
年以来,恰德村获得“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省级森林乡村”“云南省美丽村庄”等荣誉称号。但是,经过委员们的走访调研,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制约恰德村走好“农文旅”乡村振兴之路的瓶颈问题。委员们把脉问诊之后,也对症下药开出了“治病良方”。7月初,在宣威市政协的组织下,结合恰德村“乡村振兴示范园”“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宣威市“精品示范村”建设契机,一场以“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旅游”为协商议题的“协商在基层”活动在村子的足球场上有序开展。
“我希望文化部门能够派老师教我们跳广场舞,我们现在跳的都是野路子,希望得到指导之后跳出恰德人的精气神……”村民代表刘粉竹说。
“我希望村规民约的表述更接地气一点。”村民代表胡长尧表示。
…………
9位村民代表分别发了言,参加协商的相关职能部门也作出了回应。最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中达成了共识,问题也当场协商出了解决方案。
“以前不知道协商在基层是干什么的,现在才知道是来帮我们解决难事的,是来带着我们干幸福的事的……”在村民胡长科的带领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协商在基层”点赞。
一直以来,宣威市政协把协商议事活动搬到院坝、火塘边、田间地头,采用“政协搭台、邀请各方”的方式零距离开展“靶向协商”,确保协商议事解决得了问题,凝聚得成共识。年以来,全市在生产一线组织开展协商活动47场(次),推动解决基层困难问题余个。宣威市政协和文兴乡政协活动组联动,把协商议事活动搬到花椒地里帮助椒农“商”出致富“金点子”的协商案例先后被中央、省、市级媒体深度报道,获评“全省政协系统‘协商在基层’创新案例”,受到全省通报表扬。
委员作用在一线发挥
年是新一届政协开局之年,宣威市政协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聚焦“协商在基层”特色履职品牌,为建设“协商在基层”工作示范点,培育“协商在基层”工作精品案例,推进基层协商活动有计划、高质量开展,在“党政所想”上谋篇、在“群众所需”上着力、在“政协可为”上布局,在“委员所能”上使劲,聚焦“五项助推”工作重点,以“帮助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等10件实事为抓手,制定了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办法,有效激发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帮解民困、带领民富的热情。通过协商,一批涉及群众公共利益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民智民计被转化为党政决策。
如今,文兴乡花椒的“麻香”味在山岗萦绕,成为当地百姓幸福生活中最纯正的香味;恰德村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农文旅结合的发展之路正成为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的致富之路;一个个“沾满泥土”的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已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形成了一批鲜活的经验与成果……关于幸福的事一起商量着办,不仅“商”出了解决问题的好点子,而且“商”出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更“商”出了政协履职的新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