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盘州是由贵州省直辖,六盘水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滇、黔交界,位于东经°17-°57,北纬25°19-26°17之间,东邻普安县,南接兴义市,西连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北邻水城区,是贵州的西大门,被誉为滇黔锁钥、川黔要塞。盘州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深厚,境内有新民古生物化石群遗址、盘县大洞古人类文明遗址、大威寺偏殿、普安卫城楼及古城垣、普安州文庙、盘州市城隍庙、龙天佑总兵墓、水塘李氏清代院落群、小冲墓群、盘县会议会址、盘江镇“红军桥”、盘县烈士陵园纪念馆、张道藩故居等,在盘州旅游,可以进行一次真真切切的寻古之旅。
新民古生物化石群遗址
新民古生物化石群遗址,距盘州市古城公里,位于新民乡羊圈村,是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也是贵州至今发现时间最早的海生物爬行动物化石群,距今约万年。年开始发现,年立项正式科学发掘。这是以完整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主,并含有鳞齿鱼类、龙鱼类、头足类、鳍龙类、腕足类等多门类生物化石群的古生物化石地层。化石产于中三叠纪关岭组上段。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主要有混鱼龙类、幻龙类、原龙类,属种丰富,保存完好,数量巨大,是世界上已知最老的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落,已被命名为盘州市动物群。盘州市动物群化石补充了海生爬行动物演化过程中的早期链条。现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已联合组建“盘州市新民海生动物研究工作站”,进行海生动物的发掘、保护、研究工作,筹建“地学科普教育基地”。盘州市动物群化石的出现,演绎了盘州市二亿四千万年前的海底世界,诉说了人类更为古老的文化。
盘州市大洞旧石器遗址
大洞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盘州市珠东乡十里坪村,距县城约49公里,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大洞遗址属于石灰岩洞穴遗址,洞口宽55米,高约40米,主洞长米。年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首次发掘,已揭露面积为80平方米。遗址内出土有石制品余件,部分石器的特征可与西方同期文化相比较。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属于中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动物化石40余种。
大洞遗址是目前贵州省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其文化遗物和原始生活遗迹保存了弃置时的状态,洞内的第四纪堆积丰厚且保存完好,为建立华南地区第四纪洞穴堆积的标准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威寺偏殿
大威寺在盘州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今大部分建筑已毁,仅残存此偏殿。是殿为单檐悬山式,七架梁,徹上明造,大梁题记尚存,为“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仲冬十一日”。殿面阔三间,8.8米,通进深7.1米,前带双步廊,廊深1.16米。驼峰均系雕刻。山墙和后檐墙的下部为石砌,上部全系大土砖。前檐自封檐板至檐柱额枋,装置三层镂空雕,图案为卷草连云的骑马雀替。其他雀替均为镂空雕,图案以缠枝为主,变形龙纹为辅,雕刻工艺甚为精湛。廊顶装盔形轩。明间装五抹头摘扇四扇门,次间装槛窗,窗心为?字格,槛墙装木板。檐柱之间装“美人靠”,其下为车花直棂栏条。梁架加工细致,并施彩绘。
殿廊下有一石砌鱼池,长6.5米,宽3.56米,深1.4米。房屋台明高出池坎平面2.1米。殿前为一大院坝,右侧有古杉(柳杉)五株,树龄都在四百年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株高20余米,下部直径.7厘米。
年完成偏殿修复。
普安卫城楼及古城垣
普安卫城楼及古城垣位于城关镇,始建于洪武二十二年(年),二十五年指挥使王威等始筑土城垣,用石包砌。据明嘉靖《普安州志》载,城垣周长八里五分,高二丈三尺;设四座石拱城门:东雍熙、南广居、西崇仁、北镇远。镇远门上建鼓楼一座;城垣因山形而筑,西高东低,形如一口吊钟。清康熙二十六年()东门改名会政。道光十一年(),南垣坍塌数十丈,后复修;咸丰三年()补修东垣;咸丰八年城垣增高三尺。同治二年()复修南门炮台。光绪二年()修西门鼓楼,十二年重葺西北两门鼓楼。
年前,整个城垣尚完好,以后渐遭拆毁,至年,毁坏过半。现仅遗存北门左右一段,长0多米,高1.2~5米不等,厚0.6米。西门门洞犹在,“崇仁门”石匾亦存。北门完好,门洞为半圆拱,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亦称联拱法),高5.5米,拱跨5.87米,进深23.8米。入门洞2.9米处,有竖向拱槽,宽2.6米,深0.6米,为设置城门处,其木芯铁面城门于年拆除。北门及左右城垣均为料石砌筑,北门城台高9.9米,宽39.6米。上存城垛24个。现北门城台上的鼓楼为民国17年()仿昆明“近日楼”重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七架梁。底层有双步回廊,现已用土砖封檐,只敞露明间。翼角用撑拱起翘,翘高1米,出檐逾2米,小青瓦覆顶。现完好。
北门为省内明代城门中建筑年代最早之城门,门、楼俱存,为省内所仅有。年9月23日,原盘县特区政府将北门鼓楼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将北门鼓楼及残存的城垣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年进行维修,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安州文庙
普安州文庙位于城关营盘山东麓,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正统八年()和万历十六年()曾两度修葺,后毁于兵。清康熙七年()重修大成殿,亦毁于兵。康熙二十三年()复修,以后历经增建补修,规模完备。
是庙依山势而建,总占地面积约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自下而上依次为:礼、仪二门;泮池及池上状元桥;棂星门及左右的忠义祠和节孝祠;戟门;大成殿及其两配殿;最后为启圣宫。自棂星门起,各建筑台基和其间院坝呈阶梯状层层升高。建筑群四周用砖墙围护,饰以红色。礼仪二门临街,为砖砌牌楼式。棂星门为四柱三门石牌坊,镂雕工艺较精。戟门为悬山顶抬梁式,三间,前带双步廊,明间为过厅,其外檐斗拱的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均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计心造。柱头铺作为假昂,补间二朵均为真昂。斗拱的布置和昂的作用承袭元代风格,为省内仅有。戟门左右各有两间硬山顶房屋,屋面稍矮于戟门,为后来配接。戟门与左右房屋相连,通面阔18.9米,通进深6.1米。大成殿为歇山顶建筑,抬梁式九架梁,前带三步廊,徹上明造。梁上驼峰雕刻为祥云状并施彩绘。所有额枋、雀替、梁、月梁和柱头上部都施彩绘。梁、枋、柱以及驼峰用料上乘且体量较大。翼角皆角梁起翘。前檐通为六合扇门,门坎全用整块料石加工而成,长4米,高0.4米,厚0.2米。柱础制作精细,鼓形,高0.5米。是殿共五间,面阔17.47米,进深10.86米,廊深2.28米。两配殿为硬山顶穿斗式建筑,面阔13.16米,进深6.3米,大成殿明间下的“御路”为高浮雕双龙戏珠图案。
文庙年曾作精神病院用房,后为盐仓。年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对大成殿、大成门及两厢进行维修,年完成孔子塑像及先贤牌。
盘州市城隍庙
盘州市城隍庙,在城关镇凤山书院山脚李子林,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普安州志》曾有其方位记述。乾隆十九年()重修,同治九年()重修后殿,光绪十一年()重修正殿。
寺庙原建筑平面布局为:按中轴线自前至后,依次分布前殿、正殿及其左右配殿、后殿。后殿紧贴正殿,两者仅一沟之隔,整体构成一封闭式四合院,总占地面积约千余平方米。
前殿明间为戏楼式建筑,两层,底层为通道,上层为戏台。前檐整体装修成门楼式样,后檐面对正殿,纯为戏楼式建筑,歇山式屋顶,翼角系撑拱起翘,屋顶原覆筒瓦,今为青瓦;两次间为硬山顶建筑,上下各两间,连其戏楼计,通面阔13.5米,通进深9米。原大门进门处塑有“无常”,高约丈余,其帽高2尺,-“一见大吉”;另有两匹石马,各重约2吨,高1.5米,长1.7米,马前立石雕僮仆,作牵马状。正殿七间,通面阔28.3米,通进深11米,前带三步廊,廊深2.5米;硬山式屋面,廊顶和前出檐部分均有轩装置,各间封檐板都嵌于垂瓜之间,额枋、月梁、雀替、垂瓜和封檐板俱为镂空雕,工艺较精。梁架为抬梁、穿斗二式的组合结构。明间檐下原悬一巨型算盘,额匾横刻“不由人算”四字,次、稍间内塑“十殿阎王”像。两配殿各五间,木构硬山顶,穿斗式梁架;通面阔15米,通井深7米,屋内皆塑“地狱”情景,形象生动,阴森恐怖。
今除后殿早毁外,各殿尚存,但内外装饰大部分已失原貌,匾和石雕、泥塑均毁,房屋早作职工宿舍用。二〇〇六年六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天佑总兵墓
龙天佑总兵墓位于保基乡垤腊天桥。龙天佑(——),彝族,世袭土司,康熙十八年归附清朝廷,因征讨吴三桂有功赐总兵爵位,死后追封为光禄大夫左都督,享正一品官衔。其墓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成圆形,清康熙三十年修建,座北向南,造型独特,主体部分为四柱三门二重檐牌楼式,正脊为平顶檐,墓碑通高3.6米,面宽5米,进深1.9米,正中楷书“皇清特授光禄大夫左都督正一品总兵官大柱国总兵显考龙公之墓”二十八字。其余四柱皆有对联,雕刻花草和梅花万字格,雕刻工艺精湛。墓至今多年,保存完好,极具观赏和考察价值。
水塘李氏清代院落群
盘州市水塘是一个由前所、上伍屯、中伍屯和下伍屯四个村落构成的集镇,现为水塘镇政府机关所在地,北距老县城城关镇15公里,西距新县城红果镇35公里。水塘历史悠久,明洪武时期,这里就是屯兵之地,为普安卫百户所驻地,称“前所”。明中期至清末,这里是明普安州和清普安直隶厅下一级行政区治所,史称“南里”。此地主体居民为明代来自苏、皖、鄂三地的移民后裔,古代苏皖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在这里的历史文化中占主体地位。现存大量的明、清民居建筑和少量的宗教建筑,无论在体量、屋顶式样及脊饰、梁架工艺、门窗式样及雕饰图案等方面,都显示出江南地区精巧、纤秀而不显小气的建筑文化特征。这些建筑中,李家院子四合院群、李氏宗祠保存较为完好,最具典型意义,是研究清代苏式和徽式建筑文化的实物证据。
小冲墓群
小冲墓群位于贵州省盘州市红果镇,为家族墓葬。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冲墓群有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享受清朝俸禄者墓四十余座,官二品、六品、九品不等,有武功将军、处仕郎、登仕郎、纬武郎、武英俊、武略骑尉等,而且尚存诰封碑等。为研究贵州地区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小冲墓群共有牌坊式石碑座,整个碑林中的墓碑形态各具特色,造型别致,其中六角亭碑、五龙捧圣碑和龙爪捋须碑极为罕见。雕刻工艺精湛,雕刻手法多种,图案内容极为丰富,省内少见,图案构思巧妙,手法夸张,如:狮身人面,龙爪捋须等。墓碑的造型、构图、图案内容、雕刻技法等,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的精神价值。
小冲墓群是研究盘州市汉族地区清代到现代石刻艺术演变、人文历史、风水学说等方面珍贵的实物资料。
盘县会议会址
盘县会议会址位于盘州市古城城关二小校园内,俗称九间楼,也称“九天楼”,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总指挥部驻地,著名的“盘县会议”在此召开,这是红二·六军团带有重大战略转折性的抉择会议。该会址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第五师师长黄道彬于民国十七年(年)修建的武营,其结构为木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梁,单檐歇山顶建筑。初建时为三层,后因倾斜欲倒而降低一层,为一楼一底两层,上下各九间。檐高5.31米,通面阔36.5米,进深两间11.2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前带双步廊,楼栏直棂式。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盘江镇“红军桥”
年4月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经过的盘江镇“红军桥”。
盘江镇“红军桥”位于盘州市盘江镇机关居委会。年4月19日,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奉军委电令,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任务后,在何长工、罗炳辉、王首道等同志率领下,于20日经金沙、毕节、纳雍、水城等县,从虎跳石、竹竿桥胜利渡过北盘江,进入盘县(现盘州市)境内,经普古、鸡场坪、关口等地,于年4月23日,从此桥经过进入云南富源,甩掉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保存了有生力量。
后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当地人民将此桥称做“红军桥”。年11月,盘江镇“红军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盘县烈士陵园纪念馆
盘州市烈士陵园位于城关镇对门山西面、体育场对面的霸王山。
烈士陵园始建于年,年建成,总面积约平方米,年正式定名为盘县革命烈士陵园。
园内安葬有解放战争时期和50年代初牺牲于盘县的解放军指战员、盘县游击队指战员、“三线建设”时期牺牲于盘县的解放军战士共位。
园内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烈士事迹陈列馆;八角形喷水池和烈士墓等。
塔后的烈士事迹陈列馆初建时为罗马古墓式,“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年在原址重建,即今貌。
年9月,原盘县特区政府将陵园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年1月,中共六盘水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9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张道藩故居
张道藩故居位于盘州市城关镇沿河南路张家坡,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坐南朝北,三进院落,分别由大门、过厅、正堂、厢房、客房、明楼等组成。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正堂、明楼等前檐窗花雕刻工艺精细,窗花图案多种。其中正堂大门两边窗花形式别致,中间部分为二方连续之寿字状,边缘部分为二方连续的万字格,两者之间用一条四方连续的透空卷草连接,窗下方用一条四方连续的透空卷草装饰。堂屋内悬匾“鸿案偕春”系书法家赵朴初所题,客房门额悬匾“齐眉合德”系蒋介石书,此为蒋介石为张道藩母亲做寿时题赠。
张道藩,字卫之,年出生于盘州市张家坡,加入中华革命党,年赴英国修拉丁文、西班牙文和绘画,年加入-。年起先后担任-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宣传部、海外部、内政部等部部长,并任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央电影企业公司、中国广播公司、中华日报社董事长等职。年任侍从室二处副主任,与陈布雷一起被称为蒋介石的“陈笔张口”。著作有电影剧本《密电码》、《再相逢》;话剧剧本《自救》、《误》、《最后关头》、《杀敌报国》;译著《近代欧洲绘画》、《第一次云雾》、《狄四娘》、《唯一的道路》;论文《我对中国语文的看法》、《我们所需的文艺政策》、《-文艺论》等。年拜齐白石为师,有书画作品百余幅传世。年到台湾,年任“-院长”。年6月12日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