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林地变成金山宣威市开展生态扶贫 [复制链接]

1#
目前宣威市拥有林业用地万亩,如何让丰富的林地资源在生态扶贫中发挥应有作用,该市创新生态扶贫模式,坚持“三个效益”并重,积极建立带贫机制,全市万亩林地资源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活树变“活钱”该市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促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让一株株“活树”变成了一张张“活钱”。围绕“小核桃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工程,全市核桃连片保存面积53.8万亩,年鲜果产量7.5万吨。得禄乡采取“村集体+公司+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引进年产1万吨核桃乳生产线,带动户农户栽植核桃,其中贫困户户,户均增收元;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加工厂打工,解决就业岗位20个,人均每年增收3万元。大力发展花椒、板栗、刺梨、苹果、桃、梨、李、车厘子、猕猴桃等经济林果78万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经济林果面积亩,户均1.6亩。热水镇引进金藤然公司,利用陡坡地治理项目建成优质葡萄基地余亩,年产值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股权量化改革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积极发展林业多种经营,全市共培育发展森林人家31户,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国家森林乡村2个,创建生态旅游村4个,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蓬勃发展。培育依托森林资源从事餐饮服务和旅游的企业17家,带动贫困户就业余人。林业加工企业发展到55家,吸纳带动农村劳动力及贫困人口就业1余人。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5.9亿元,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资源变“资产”该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林业大户、家庭林场和造林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让贫困户在生态建设中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劳务收入。盘活沉睡林业资源,利用荒山荒坡、中低产林等林业资源,通过招商引资、林地租赁等形式,引进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林地资源变资产。落水镇招商引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个,利用荒山发展猕猴桃、滇重楼、白芨种植,共租赁林地亩,实现租赁收入万元,户贫困户户均增收0元。乐丰乡采取“公司出资、农户出地、合作造林、收益分成”方式,引进麻夥公司,发展花椒种植亩,栽植漆树余亩,户贫困户受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林业多种经营,通过资产入股分红、长短期用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西泽乡糯着村探索“党总支+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投资55万元建成占地30亩的马蜂养殖基地,24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分红余元,同时从合作社免费获得马蜂4窝,价值元以上。完善产业返补机制,根据贫困户自身特点和产业条件,采取订单、承包、租赁、入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海岱镇引进昆钢金福食品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资1.52亿元建设刺梨加工厂,带动余户贫困户种植刺梨余亩,户均增收0元以上,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户均增收3万元。青山变“金山”该市坚持生态修复与生态扶贫深度融合,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变成贫困户的“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治理工程,把生态区位重要、贫困发生集中区域的陡坡耕地退下来,全市共实施退耕还林32万亩,完成省级陡坡地治理1.1万亩,实现25度以上陡坡耕地应退尽退。把退耕还林任务向贫困村倾斜,完成中央造林补贴项目3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3万亩,石漠化治理1.2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结合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贫困人口受益的同时,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全市共选聘生态护林员人,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贯彻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草原和湿地保护政策措施,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管护。年,全市共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51万亩,争取国家、省补偿资金.99万元,全部用于补偿林农和公益林管护,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为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该市开展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技扶贫开发示范点创建行动、林业科技人员驻村行动、乡土技术能手培养活动、林业优势产业壮大行动、林业科技服务水平提升行动、扶贫致富带头人及贫困人口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行动,提升了林业科技的引领和服务水平、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年以来,该市累计开办果树种植、嫁接和管理技术培训班个班(次),培训人(次)。曲靖日报特约记者沈良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