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黑色素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31227/n4l81ng.html新年到了!
你打算用什么样的仪式感迎接它的到来?
不如,用一次非遗体验来收藏,奔赴吧!
昆明
下一场云子
云南围棋子,简称“云子”,是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年6月,昆明市“云子围棋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云子黑白分明,质地柔和细腻,黑子通透,白子温润,冬暖夏凉。一颗云子要精选云南地区特有的玛瑙石、琥珀等多种天然矿物,历经滴子、退火、打磨等12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走进昆明官渡古镇,了解云子文化,倾听传承的故事,还可以精心挑选一副喜欢的云子带走。
大理
做一块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兰根)。染出来的扎染布蓝白交相辉映,看似清新单调,却古朴至简,包罗万象。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走进大理周城村,了解白族扎染的历史,做一块扎染方巾,偶遇一袭契合的扎染服饰,入大理蓝的梦幻之境。
丽江
创作东巴画
纳西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区,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巴画主要以木片、东巴纸、麻布等为材料,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主要有经卷图画、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形式,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走进丽江古城,了解东巴文化,创作东巴画,学习把东巴字融入艺术创作当中。
红河
体验建水紫陶制作技艺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壶形古朴,建水紫陶由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等工艺过程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其品质明净如镜,叩之清脆如磬;风格古朴高雅,文气盎然。
走进建水县,了解千年紫陶文化,亲身体验制泥、拉坯等技艺,感受源远流长的紫陶文化韵味。
保山
观赏皮影戏
保山腾冲皮影戏,当地又称“皮人戏”“灯影子”,分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东腔皮影主要服务于腾冲县境东南部和城区坝子。
腾冲皮影戏几乎集中了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等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以及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统表演艺术,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保山固东刘家寨,观赏腾冲皮影戏,体验皮影制作技艺,走近传奇艺术的时光深处。
楚雄
将最烂漫的彝族色彩穿在身上
彝族刺绣种类繁多、工艺独特、色彩艳丽、制作精美,是彝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更是人们穿在身上的艺术与文明。年6月,彝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水、人物、花卉、鸟兽……彝绣图案丰富多样,一针一线间,尽显彝族先民的勤劳与智慧。楚雄永仁县中和直苴彝族刺绣堪称“彝族绣品一绝”,在永仁直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彝族赛装节”上,彝绣都会“绽放”到极致。
走进楚雄永仁县,参观非遗传习馆、非遗彝绣一条街等,将最烂漫的彝族色彩穿在身上。
德宏
和傣陶传承人一起“玩泥巴”
德宏芒市傣族土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制作的陶器已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年,傣族传统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陶粗犷、古朴、自然,有土罐、土壶、土锅、土碗等多种器型。制作土陶需经过打泥、制坯、成型、烧制等多道程序。
走进德宏芒市轩岗乡芒项村,了解傣陶文化,和傣陶传承人一起“玩泥巴”,学习制作美观实用的傣陶。
普洱
体验佤族织锦技艺
佤族织锦广泛流传于普洱市西盟佤族村寨间,是佤族文化的一大瑰宝,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水、村寨、河流、森林……佤族织锦形式多样,且主要以黑、红为主色,辅以其它颜色,具有独特的色彩和纹式,像极了一道道彩虹,色彩斑斓,反映着当地美丽的自然风貌和淳朴的风土人情等。
走进普洱西盟县文化馆,了解佤锦文化,在西盟佤族村寨间,体验佤族织锦技艺。
迪庆
现场体验藏香制作
迪庆藏香是香格里拉民间工艺品的代表之一,使用广泛,在当地知名度较高。年,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香原材料繁多,传统的藏香多以柏树树干为主料,以藏红花、麝香、檀香、红景天等几十种药材及天然香料,按配方比例搓揉而成。
向巴江参是迪庆藏香制作技艺代表性的传承人。走进他开设的松林藏香厂,了解藏香历史,现场体验藏香制作。
玉溪
近距离感受花腰傣服饰的魅力
花腰傣服饰,是生活在玉溪新平县漠沙、戛洒、水塘等镇及元江县部分地区的花腰傣妇女的传统服饰,是人们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符号。年5月,花腰傣服饰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腰傣傣雅、傣洒、傣卡服饰各具特色,但都以黑色为主色调,雍容大方,尽显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色彩、造型、图案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寓意。
在玉溪新平县,将花腰傣服饰穿在身上,近距离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双版纳
体验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传统制陶是中国原始制陶的代表之一,也被称为“有灵魂的陶”。年5月,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类名录。
舂土、筛土、拌沙、和泥……历经数道工序制作出来的傣陶非常精美且极具特色,有陶灯、特色餐具、挂件等各种造型,形态丰富,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在西双版纳傣族园,能欣赏到精美的傣陶,体验傣陶制作过程,亲手去触摸非遗。
文山
听一曲坡芽情歌
坡芽情歌被誉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骆越族群原生自创的图画文字,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在美丽的壮族村寨——文山坡芽村,发现了坡芽情歌,壮族纯美的爱情和智慧的结晶,浓缩在这千古绝唱里,代代相传。
在文山坡芽村,要听一曲坡芽情歌,以歌为媒,邂逅纯真、浪漫的爱情。
曲靖
品尝宣威火腿宴
宣威火腿,因产于宣威县而得名,素以风味独特而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蜚声中外。
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宣威火腿,蕴藏着的不仅仅是经久不衰的饮食智慧,更是家的味道。
在曲靖宣威市,可品尝宣威火腿宴,感受非遗里的“烟火味”。
昭通
编一个竹编工艺品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昭通市绥江儿女因地制宜,将竹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造就了古老的传统技艺——竹编,年2月,其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竹子编制生产生活用品、竹子编制人物书画艺术品……竹编工艺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在昭通市绥江县,可亲自体验竹编之趣,返璞归真,感受竹艺之魅力。
怒江
感受傈僳族舞蹈魅力
傈僳族刮克舞,是傈僳人民日常生活中普遍流行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年,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刮克舞”又称“打转舞”,主要流传于福贡县和泸水市的傈僳族村寨。舞蹈分“期奔刮克”和“踢踏刮克”两种,通常在节庆、婚嫁、亲友相聚等场合弹跳而舞。
在怒江傈僳族村寨,感受傈僳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在舞蹈中,了解傈僳族的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
临沧
参加打陀螺比赛
打陀螺是云南、广西、贵州等地推广得较为普遍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増强人们的体质,还能锻炼心理素质和意志。
在临沧,佤族的男女老少都会打陀螺,这些陀螺用坚硬的木头削成,头大身小。
在临沧,在佤族村落里,参加打陀螺比赛,感受竞技带来的快感。
策划刘珈彤
文杨金敏
图朱远灵李舒琪依温云南省文旅厅昆明文旅大理州文旅局蓝续扎染丽江市广播电视台红河文旅腾冲文旅德宏文旅楚雄州文旅局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玉溪文旅普洱文旅曲靖文旅昭通文旅微游怒江恒春临沧
编辑谢同希
本期责编张灵洁邱忠文
审核马波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