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1027/9613372.html文/小庄
一、
龙云献图
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先是向东,继续调动敌人,随后从贵阳、龙里之间穿插而过,一路向西朝着云南方向急进。
这时候,因为此前云南的滇*孙渡三个旅已经被蒋介石调到了贵阳,因此云南境内整体兵力较为空虚。
当云南王龙云察觉到红*已经进入云南境内的时候,便立刻把云南省内几乎所有能调动的兵力都调去守卫大本营昆明了。
这样一来,摆在中央红*面前一个绝好的机会就出现了。
此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我红*主力一、三、五*团,加上中央纵队,均已进入云南,只有当时负责声东击西、调动敌人的第九*团,在山中几经辗转,最后没能及时追上主力部队,目前仍然在贵州境内游动。
中央给他们的命令是,尽可能追上主力部队,如果两*失去联系,那么就由红九*团的*团长罗炳辉带领他们在贵州打游击。
这个*团后来具体怎么样了,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而此时,云南境内的兵力已经全部被龙云调到昆明。
国民*中央*,和滇*孙渡的那三个旅,目前已经被红*甩开了三到五天的路程。
因此,现在整个云南东北部都处于敌人兵力极度空虚的状态,而在那里横跨着一条大江——金沙江。
渡过金沙江以后便可以进入四川境内了,随后再一路北上,即可实现同红四方面*会师的计划。
恰逢此时,周恩来带领的警卫团发现了滇*的三辆卡车,这三辆卡车并没有部队护送就那么贸然行使在沾益和曲靖间的公路之上,这就正好撞到了周恩来的手心里。
周恩来命令警卫团袭击了这三辆卡车,打开一看实在是一个大惊喜:车里除了十箱名贵的云南白药、大量普洱茶和整车的宣威火腿之外,还有十张精确到十万分之一的云南省作战地图。
原来这是龙云准备要送给即将进入云南的中央*薛岳的礼物,本来地图是要用飞机专门运送的,可是刚好那天飞行员生病了,于是临时改用汽车。
这十张地图对于红*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有了地图,就为后面巧渡金沙江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因为这十张地图来得实在是太过偶然,简直好像天上掉下来的一般,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龙云故意送来的,所以历史也把这次事件称为——龙云献图。
二、
林彪的建议
当时我们已经穿过云南沾益和曲靖之间的公路,进入到罗甸一带,从地图上显示,这里距离北边的金沙江和西边的昆明路程是差不多的。
这时候我们的林彪*团长就建议了:我们应该迅速北上,占领东川,然后渡过金沙江。
而毛泽东却否决了这个建议,认为不应该直接全*北上,而是应该派出一部分兵力先佯攻龙云的大本营——昆明,其余大部北出金沙江。
这两种意见有什么区别呢?非常值得我们细细研究一番。
林彪的建议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走直路,不要走弯路。”
这个建议从感情上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四渡赤水以来,红*长时间处于急速行*之中,每天行*路程常常在60公里以上,而且几乎都是蜿蜒崎岖的山路。
其中尤其又以那种佯攻部队和前锋部队最为疲劳,动不动就是一个命令过来,要求他们急速抢占据点或渡口。
人的精力和体能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就出现了因为极度疲劳倒下去以后便再也没有起来的战士。
因此,林彪的建议不过是基层士兵的现状在高层头脑里的反映。
但是这个建议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陷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当时国民*中央*主力离红*大概就是三到五天的路程,我主力红*要北渡金沙江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如果我们赶到金沙江以后,不能在这三到五天的时间里顺利渡过金沙江,那么其结果就是我们在渡到一半的时候,被尾追而来的中央*集中消灭在金沙江一带。
此时,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金沙江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否有渡船?浮桥是否容易搭建?我*渡过金沙江需要几天的时间?
甚至在金沙江一带,敌人到底有多少的守卫部队,我*是否能顺利抢占渡口?
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而这些因素里面只要有一个因素导致渡江耽搁了几天,使得在我们甩开敌人的那三到五天的时间里,红*主力不能完全渡过金沙江,那么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有两个渡口我们根本连浮桥都无法搭建起来,最后全*渡过金沙江的时间一共也花了六天。
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我们后来开了天眼的视角去看,红*确实也没能在三到五天之内渡过金沙江。
此时的红*容错率是极低的,所以毛泽东不会让主力冒这么大的风险,他必须采取一个更为安全的办法,来为红*赢得更多的时间,保证大家平稳的渡过金沙江。
因此,毛泽东的意见是:以一部主力佯攻昆明,其余大部红*主力从元谋一带北上渡江,佯攻昆明的部队完成调动敌人的任务以后,再迅速北上渡过金沙江。
毛泽东的这个计划是十分高明的,它高明的地方在哪里呢?主要就在于他对蒋介石、龙云之间的那种微妙心理和矛盾的掌握。
从龙云的角度去看,他此时最希望的结果并不是将红*就此绞杀在云南境内,因为一来他不想和红*硬拼,虚耗自己的实力。
另外一点更为关键的就是,一旦龙云和红*打起来,那么蒋介石手下那支薛岳的中央*部队,就会趁机进入云南,那他就会沦为同王家烈一样的命运。
而老蒋一向善使纵横捭阖的*治手腕,现在孙渡的滇*三个旅,此刻正跟薛岳的中央*厮混在一起,谁能担保老蒋不会暗中拉拢孙渡的这支*队,最后一起调转兵来打击龙云呢?
事实上老蒋也确实正在使各种手段拉拢孙渡,准备打击龙云。
因此,一旦红*开始进攻昆明,那么龙云就有了借口,可以迅速把孙渡的三个旅的滇*全部调回昆明来。
所以,从龙云的角度去看,不管我红*进攻昆明是真是假,他都必然选择将所有滇*全部调往昆明。
而从老蒋的角度去看,也很有意思。
如果我红*进攻昆明是真,那他正好有理由指挥薛岳中央*主力一并进入云南,不但有机会消灭红*,还必然能够伺机吞掉龙云的昆明城。
如果红*进攻昆明是假,那他也正好可以找到一个借口,派薛岳中央*主力去昆明一探虚实,说不定就把龙云的地盘抢占了呢?
这就是毛泽东说的阳谋,就是说只要我下了这一步棋,就一定能把你们调往昆明,至少也能将你们的大部都调往昆明。
这就跟当初四渡赤水后,红*扬言要进攻贵阳是一个道理,不管是真是假,都必然能够调动敌人前进的方向。
三、
佯攻昆明
被毛泽东安排去执行这个佯攻计划的,恰巧就是提建议要走直线的林彪同学。
同时,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团一部也配合林彪的红一*团一起执行这个佯攻昆明的计划。
这一计划执行得颇为顺利,他们在占领昆明附近的崇明县城的时候,是以一个营的兵力,换上之前从国民*战俘那里得来的*服,摇身一变进入了崇明县。
那里的地主豪绅并没有识别出来,不但酒肉相待,还把之前筹集的*款、*粮都拿出来讨好这支“国*”,等到大家吃饱喝足以后,才高喊一声:“同志们”。
红*就是这样占领了崇明县城,随后就向着昆明进*。
在到达距离昆明只有50公里的杨林一带,林彪指挥红*干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打开在这里的兵站仓库,给自己*队作了补充以后,还把余下的粮食、布匹、盐巴等物资,全部分给了当地的百姓,声势搞得颇为壮观。
第二,四处开始张贴标语,诸如“打进昆明城”、“活捉云南王”、“打倒龙云”、“占领昆明”这样标语随处可见。
第三,将红*伪装成老百姓,四处散播“谣言”,说是已经打进了昆明内部,龙云已经落入红*的手上。
第四,红一*团侦查科带着侦查连和便衣队,在接近昆明的大板桥附近,组织当地农民开始制造攻城的云梯。
这样一来,就连老蒋和龙云,都不敢完全确定红*到底是真的要进攻昆明,还是装装样子,搞以前那套声东击西的老把戏了。
龙云开始不断的催促回援的滇*孙渡部赶紧加快行*速度,而老蒋那边也颇显“君子风度,
给龙云发去了两封电报,这两封电报加起来的意思是这样的:
“红*既有可能攻击昆明,也有可能是要北渡金沙江,为了完成剿匪大业,我中央*薛岳部将会配合龙云兄,一起守卫昆明,围剿赤匪。”
末尾,还不忘附上一句:“至入滇之湘*及各纵队,仍请兄就近直接指挥,以免往返误时,不必客气。并已电令伯陵(薛岳)前进,一切遵兄命而行矣。”
电报的意思很明显,我派来的中央*薛岳部,是来配合和保护你免受红*打击的,不是想来吃掉你的云南的。
至于真实意思嘛,老蒋和龙云都是心照不宣。
龙云已然吸取了贵州王家烈被蒋介石搞掉的教训,所以当薛岳领着国民**到达昆明城下的时候,龙云果然也一点都没跟老蒋客气,而是遵照他说过的“不必客气……,一切遵照兄命而行矣”命令,把薛岳堵在了昆明城外。
而就在四天之前,当中央*的薛岳和滇*的孙渡正在向昆明进*的时候,林彪率领红一*团立刻转兵向北,开始朝着金沙江急速进*。
四、
准备渡江
金沙江上的渡口大致如图所示:
我*是从南往北而来,整体处于金沙江中间南面的位置。其中红五*团主力掩护中央纵队居中,林彪红一*团主力居左,彭德怀红三*团主力居右,罗炳辉红九*团此刻还在贵州境内,毛泽东并不知道红九*团的确切位置。
我们从左往右看,那么最理想的几个渡过金沙江的渡口就是龙街渡、皎平渡、洪门渡。
因为仁和、巧家都距离太远,而且如果红*分别从不同的渡口渡江,仁和、巧家会把部队分得太散。
因此,他作出部署如下:
红一*团由林彪率领,在完成佯攻任务以后,以急行*的速度赶往左侧的龙街渡,尝试在那里渡江。你看,又是急行*,红一*团才刚刚急行*完成佯攻昆明的任务,就马上赶去金沙江,这就为随后的会理会议埋下了伏笔。
红三*团,自然是从右侧的洪门渡尝试渡过金沙江。
而中央纵队,则由红五*团掩护并一起从居中的皎平渡一带渡过金沙江。
应该说,这三个渡口之中,被寄予希望最大的是居中的皎平渡,因为这个渡口两岸是悬崖峭壁,在这里渡江是蒋介石最难以预料的一个地方。
为了确保渡江成功,中革*委在皎平渡方向上投入了最为精锐的部队——干部团。
干部团团长陈赓,就是《亮剑》里面李云龙见了就不敢有一点脾气的那个旅长。
这次渡江计划,由刘伯承带领干部团一起执行,一共有两个主要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由刘伯承和干部团*委宋任穷完成,就是抢占金沙江上的皎平渡渡口,然后在这里架设浮桥,巩固北岸阵地,以保证中央纵队和红五*团顺利从这里渡过金沙江。
而干部团的另外一部,大约两个营的兵力,则由陈赓率领,在他们先渡过金沙江以后,继续往北,抢占制高点,防止中央纵队在过江的时候,对面有川*前来阻击。
而陈赓还接到了另外一个命令:万一对面出现大量川*,红*主力无法渡河,那么就由陈赓率干部团的那两个营,独自在四川境内开展局面。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向来是毛泽东战略计划中永远都不会忽略的一件事。
从以上整个渡江计划来看,基本上算是天衣无缝的了,但是其中还有一个毛泽东也难以确定和掌握的变量,这个变量就是川*的部署。
把薛岳部的中央*,和云南滇*都调往昆明,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了,可是金沙江北面,川*是否烧毁了船只?江上是否能架设浮桥?对岸的守卫部队到底有多少?
这些不确定因素就成了此次渡江是否可以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了。
历史文章:
长征-第十章四渡赤水(上)
长征-第十一章四渡赤水(中)
长征-第十二章四渡赤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