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宣威自然资源局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桂林岩溶所、成都地调中心、河北物化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宣威开展了富硒土壤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找水打井、滇东北页岩气勘探、地质公园调查申报、部分农产品绿色富硒调查评价等工作,填补了宣威富硒土壤、富硒农产品和水文地质的空白,凸显了地质调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巨大作用,走出一条特色的“地质调查+”扶贫之路。
富硒土壤调查助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宣威先后开展了1:1万、1:5万、1:25万土地质量化学调查(富硒土壤调查)和绿色富硒农产品调查评价工作。初步圈定富硒土地多平方公里,发现火腿、玉米、马铃薯、蔬菜、葡萄等绿色富硒农产品。特别开展了宣威火腿富硒富锌调查评价,宣威火腿送检样本平均硒含量达到了湖北恩施“世界硒都”的富硒标准。年,云南省将宣威火腿及生猪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富硒火腿调查评价结果,对宣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富硒农产品,高标准开展云南省宣威市“一县一业”宣威火腿及生猪产业示范县创建,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特别是宣威火腿的文化价值、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持续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找水打井为群众解决饮水难题
年以来,宣威自然资源局按照“地质调查+”扶贫思路,联合相关部门为缺水群众找水打井。在热水镇、东山镇和乐丰乡等苗、彝、回族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村寨、易地扶贫安置点、乡镇学校等缺水地区打出探采结合井19口,总涌水量水量达到吨/日,直接解决了约3.5万人、1万头大牲畜饮水及亩农田灌溉用水困难问题。
针对有些村寨附近有地下河或大泉等天然水源,但因水在低处、人在高处,群众无法使用的问题,投资实施了岩溶大泉和机井提、引、蓄示范工程3处。通过抽取地下水至地势较高地区水池,再布设管网米、安装智能型水表送水入户、到田间地头,直接解决户、3余人饮水困难问题和生产用水问题,新增有效灌溉农田面积亩,为当地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提供了水源保障,拓宽了脱贫致富门路。
在杨柳镇杨柳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实施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中,项目投入经费60万元,建设了1口钻孔和5个温室大棚及配套喷淋滴灌系统,面积为平方米,引导种植特色无公害富硒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带动了附近3个村的蔬菜种植和特色经作种植产业发展。
宣威市乐丰乡、羊场镇因产业扶贫需要,计划建设一个“十万头”大型生猪养殖基地,但因选定区域没有水源,项目无法落地。自然资源局主动对接乐丰乡、羊场镇*委*府,开展调查,实施探采结合井各1口,让项目成功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宣威投入水文地质调查、找水打井、示范工程建设等专项资金达余万元。
圈定干旱面积服务地方国土空间规划
圈定乌蒙山区干旱面积余平方千米,服务地方国土空间规划。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平方千米,查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圈定富水块段40多处,选择了一批饮用水后备水源地,圈定乌蒙山区云贵交界处干旱范围余平方千米,从地貌、含水岩组、地质构造三方面查明了干旱的成因,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资源环境承载适宜性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调查成果填补了宣威市高精度大比例尺水文地质资料的空白,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提供了强力支撑。
多种形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地调项目为平台,多种形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队伍帮助尼珠河大峡谷景区地质公园申报,完成地质遗迹调查、洞穴景观调查等资源调查和地质公园组建工作,划定地质遗迹景观范围.7平方公里,加快了尼珠河大峡谷旅游开发进程,引领了宣威全域旅游发展;结合专业知识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利用“土地日”“地球日”活动让更多干部群众了解岩溶水资源、岩溶景观资源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特征、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突出成果转化运用,为宣威市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旅游业发展、城镇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真正成为“宣威缺水群众的找水人,宣威脱贫攻坚的助推者”。
今年,宣威自然资源局将协调相关部门,继续在缺水地区找水打井10口,开展以宣威火腿为拳头产品的新鲜猪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绿色富硒调查评价和检测认定工作,开展1:200土地质量化学调查,全力支撑宣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曲靖日报记者滕仕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