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飞哥说美食云南菜的未来还是民族菜 [复制链接]

1#

#云南民族菜#每次和朋友谈到云南菜总有点莫名的小失落!其实在很多年前,云南餐饮界曾在昆明的报纸媒体上探讨过“什么是滇菜?”的问题,甚至有了“滇菜要成为中国第九菜系”的提法,可惜走到今天,除了云南食材走俏全国外,很多人对滇菜的了解依然不多!

在近现代史上,滇菜也有过高光时刻,如云南的宣威火腿早在一九一五年的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就荣获金质奖,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特食品之一。云南的很多老一辈滇菜大师也曾获得过国家领导人的嘉奖。

不过云南菜的发展在整体上还是比较滞后的。如果说滇菜再一次焕发了生机的话,个人觉得有3个阶段,一个阶段是99世博会带来的契机,这次盛会使得云南的餐饮获得了快速发展,大到酒店,小到社会酒楼,一派繁荣景象,当时随便开个餐厅都能赚钱,市场很是火爆,一些诸如昆明春天、荷风轩、世博吉鑫园、辐照楼、祥云会馆、新龙门、新世界过桥米线、过桥都、隔锅香、老人人海鲜酒楼(搬迁后改名为新人人)、昌元酒楼、大明星企业、伊天园、滇菌王、乳鸽皇、雅温酒楼、大腾海鲜、锦腾海鲜、游龙海鲜、学成饭店、城市花园等餐厅快速崛起,之后还有外婆桥、睡美人餐厅、约园、闲时蜗居等一批新品牌兴起,同时火起来的还有永平路海鲜一条街、北大门美食城、金星美食街、滇池路高端美食群等等。

另外一个阶段则是年前后,在云南政府的支持下,在行业协会的带动下,云南餐饮界提出了“振兴滇菜”的口号,当时的报纸媒体如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和生活新报等纸媒也参与了大量宣传报道工作,而“滇菜进京、下南洋”活动则将这一阶段的发展盛况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铩羽而归,但在对外交流方面滇菜确实开始成规模地走出去了。

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年以后,和前两个阶段外来菜系酒楼餐厅在业内唱主角不同,这个阶段是滇菜真正开始崛起之时,“八项规定”的出台使得行业进行了大洗牌,定位中高端的酒楼餐厅纷纷转型,很多地方一改先前主打川、粤、湘等菜系,从而转向消费适中的滇菜上来。由于云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环境特点,使得什么是滇菜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滇东北菜肴口味偏家常厚重,滇西、滇南民族风味独特,基于此,云南各地菜肴在昆明的融合就有了市场。

其中,云海肴在省外的风靡为滇菜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但近年来对云南本地滇菜影响比较大的个人觉得有三家品牌。一个是外婆味道,另一个则是老滇山寨,还有一个则是茄子恰恰。外婆味道最早学习的是外婆家的模式,其实当年昆明最早的“外婆”是外婆桥,生意不错,后来外婆家进军昆明市场落户在了万达。但不得不说,外婆味道做得不错,在本土快速弯道超车,成为了云南家常菜的代表性企业之一;茄子恰恰则走的是年轻时尚路线,这从其开店的位置就能感觉出来。

至于云南民族菜的代表企业则非老滇山寨莫属了。年,融合了云南各个民族美食的餐厅—老滇山寨在昆明站旁的永安路开业了,她的出现迅速引领了云南民族菜的发展。这里将云南各地的美食搜罗到一起,经过改良后再次呈现,加上与众不同的装修风格和热情好客的民族歌舞文化,使得餐厅一出现就受到了很多食客的追捧。之后几年,老滇山寨几乎每年以开一家大店(上千平米)的速度扩张。在近年来昆明的餐饮品牌中,获得一次黑珍珠和两次必吃榜的估计也只有老滇山寨了。受此影响,昆明乃至云南的其他地方也不断出现了一批木式装修、主打民族歌舞的云南民族风味餐厅,模仿者很多,但超过的没有!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滇山寨的出现为云南民族菜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昆明打民族餐饮牌的企业就有数百家,没品牌的就更多了!

小结:一个菜系如果没有特点就很难成气候,所以就未来发展方向而言,个人觉得云南菜的未来还是在以食材为基础、味道为核心、民族文化体验为灵魂的民族菜上,接近川味的滇东北美食可以拉近食客味蕾记忆,而特色突出的民族地域美食则是记忆所在,而云南的花、云南的果、云南的菌等高原食材及香料皆是亮点,您觉得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