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一些古老建筑,在滔滔的历史洪流中保存了千年不变的面貌,在丝丝缕缕的线索中流传下来。既像是偶然,又像是注定……在云南就有不少这样的地方,他们抵御了无数的岁月变迁,时光侵袭!
乌蒙山巅的会馆之城,大山深处的钱王之乡。一砖一瓦,青石街面,尽情流淌着甘醇的盛世情怀!这是一个简朴,素镜的小城,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清朝四分之三的钱币这里制造运往全国,这里是唐继尧的故乡,在江西会馆里有道士悠闲地吹着笛子。
会泽之名,源于境内金沙江、牛栏江、小江、以礼河等数水汇合之处而得名。会泽位于滇东北,金沙江东岸,隶属曲靖,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会泽地处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结合部,位于乌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县城钟屏镇,海拔米,距曲靖市区公里,距省会昆明公里。
几百年前的历史中,小小的会泽城竟有上百家会馆,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抱着淘金大梦的商人冒险家,他们从中原从沿海发达地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是冲着一些金光闪闪的东西来的,那就是这里的地下盛产有色金属铜、铅、锌、银。作家半夏曾打过一个比仿,当年繁华旧梦里的会泽仿是中国的“旧金山”,吸引来众多做着淘金大梦的人,他们从远方来到高寒山区生境艰难的会泽,便立马在这里成立各省各地商会,团结互助,笼在一起抽烟、喝酒、听戏,叹世界,叙乡情,演出了长达数百年的各种各样的人生大戏。
数千年来,这么多的内地人涌入会泽,都是奔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淘金。古代所谓的金并不专指黄金,而是指所有的金属,包括黄金、白金(银)、红金(铜)等。史上有“朱提银、堂琅器”的称赞。古堂琅就是今天的会泽。西汉建元六年置堂琅县,当时的堂琅县,包括现今的会泽、东川及巧家三个区域,县府后设在会泽。当年的铜矿主要在东川,后来,东川与会泽分了家,东川因铜矿名,而会泽以铅锌矿名。
堂琅青铜器物,铸工精良,造型庄重典雅,图饰苍古厚朴,款识疏瘦凝重,既有沐受中原文化浸淫的神韵,又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因为历史中曾为中央政府造币,会泽也因铜钱而著名。会泽迄今保存完好的明朝所铸开炉纪念币“嘉靖通宝”,直径57.8厘米,穿孔径10.24厘米,为世界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会泽也因此而被称为“钱王之乡”。
走进会泽古城,犹如穿越到明清时期的大街小巷,留有深深马蹄印的青石板大街,让人想到“天南铜都”的马帮、驿站;四合院青瓦木质古民居,让人想到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富足和安详;庄重、古朴的会馆、庙宇,让人想到当年商贾云聚的繁华和辉煌……踩着老城的石板路,一面面厚重的土墻,内心安静无比。
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原汁原味,古朴完整。古镇景点分布广,有三区二街十九点,包括水城、土府、土城、历史文化街区、会馆等等。会泽古城商业化不重,里面的居民仍然在里面生活。会泽江西会馆、唐继尧故居都值得一看。
会泽民居可分为联排式和合院式两类,东西两公里长的东内、外街、西内、外街和南北一市里长的南北街、外街,多为联排式民居;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及丰乐街,则是合院民居集中之地。县城的合院式民居已远不只是满足建筑作为“庇护所”的需求,更多地是体现了房主一种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所以类型各异,风格不同,其中有二进院、三进院、一颗印、重堂式、三间两耳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等,表现出一种相似而非相同的特点。
会泽作为钱王之乡,曾是风华一时,偏安一隅的会泽县因为成功躲避了战乱,留下了当年一座古城,古城内最具特色的是当年各大省分的公馆,目前留存的还有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保存完好,依然能够见到当年的戏台。
倘佯在古城石板街巷中,不经意就行至了江西会馆。江西会馆,俗称江西庙、万寿官,是清代江西商人在会泽县城建的会馆,位于县城北面江西街的中段。整个建筑坐南朝北,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为三进两跨院,建有门楼戏台、正殿、后殿。东侧为小花园,西侧是小戏台。
侧殿内有专门的古币展室。会泽素有“钱王之乡”的美誉,因藏有“嘉靖通宝”开炉纪念币而得名。会泽成立“宝云”铸钱局时,这枚“钱王”就收藏于铸钱局“东川宝云局”。“嘉靖通宝”为圆形方孔铜钱,直径58厘米,重41.50千克,厚3.70厘米。币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边长7厘米,对读,为魏碑书体。“嘉靖通宝”堪称世界金属币之最,是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厚的古钱币,国家一级文物,实至名归的世界“钱王”。年6月18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证书,认定“嘉靖通宝”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江西会馆内专门有会泽张氏斑铜的铺面。会泽斑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斑铜顾名思义就是带斑之铜,一件精美的斑铜作品首先得选取一块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生铜,然后经过净化、烧斑、精加工、打磨、抛光、露斑等二十余道工序。烧数十次,打数万锤方能成型。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斑铜的制作工艺有别于青铜器,这种人工多种金属合成的制作工艺浇铸成型后,在表面形成不同规则的自然晶斑,流光溢彩。
会泽古城内外的建筑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显示出会泽古城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历史上会泽古城的繁荣依赖于会泽铜矿业开发对各行各业的带动,经济的发展为会泽多元文化交融提供了沃土,多元文化交融又使会泽古城内部空间建设趋于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文化和会馆文化。
会泽,这个自西汉起从四川管辖地转属云南辖地以金闻名的古镇,偏安滇东北乌蒙山区,缓慢地变迁着。那条依然叫做“螳螂”街的青石板小巷,还隐隐约约散发着一种古老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