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建狂魔耗资10亿,打造世界第一高桥 [复制链接]

1#

六年前,我国在云贵天险上造出了世界第一高桥,近层楼高,开车就像开飞机。西方曾嘲笑年也建不成,没想到只用了3年。

年,连接云贵两省的北盘江第一桥终于完成合龙,全长米,总投资10.28亿元。此后,这条横跨在尼珠河之上的大桥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第一高桥。

过去,云南的宣威市普立乡和贵州水城县都格镇因为大峡谷的阻碍无法互通,只能遥遥相望,很多当地人一辈子都没去过近在咫尺的峡谷对岸。

有些人即便走老路过去,也是要下到峡谷,趟水过河,然而水患之大危及生命,令当地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虽然水城县老书记曾多方努力,终于修成了江上的第一座桥,然而因为地质灾害,又因大桥长期承受运煤车碾压的负荷,早已成了一座危桥。

而北盘江第一桥的建成直接让云贵间的通车从4小时缩短到了1小时,成为杭瑞高速公路的重要部分,让沿海和西南的联系更加的方便和紧密了。

然而规划之初,我国的基建水平却遭受到了西方媒体的强烈质疑,根本不相信我们能够在这个深达五百多米的峡谷之上,跨越七百多米建成大桥。

尤其是美国专家,亲自到实地做了详细的考察后说:“这个地方要是想建桥,美国都得年,而凭中国的技术,怎么都要年吧!”

谁知我国工程师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成功造出了这座桥,给西方媒体一个漂亮的反击。

虽然当初建桥者们有必胜的决心,但不得不承认,这三年一路走来并非易事。

设计师一开始原打算采用悬索桥的方案,因为这项技术相对成熟,对于跨径大于米的大桥比较适用。

然而考虑到贵州的地质条件以及此地的实际地形,这个方案又很快被放弃了。

首先,这里是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峡谷里有大量的溶洞,岩溶问题对锚定位置的选择和结构上的安全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其次,此地位于两个高达多米的悬崖陡坡之间,悬索桥大件从运输到安置都有极大困难。

此外这里是“u”型深切大峡谷,大桥建成后还要面临着频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大风、大雾、大雨、凝冻等恶劣的气候条件,后续的管理和养护也是不小的挑战。

所以,工程队又重新研究,最后推出了特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方案。

该方案在悬崖之间不设一个桥墩,全凭悬崖上桥墩和根斜拉索将桥梁吊起,斜拉索使用的则是兆帕高强钢筋,有超过兆帕的抗拉强度。

然而设计容易实施却难,如何将承重钢索与峡谷对面的桥面连接成为头号难题。

工程人员独辟蹊径,想出了用直升飞机“送索”的方案,果然成功完成斜拉索的安置。

两端大桥完成后,要如何在没有桥墩的大桥中间完成合龙,又是巨大的考验,毕竟这是四面是风的高深峡谷。

技术人员几经研究后,研发出了一个专门用于大桥定位的智能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桥体的不同位置安装上传感器,通过电脑系统控制传感点来监测对接位置,最后完成对接。

工程队还因此申请了专利,随着大桥的建成,该桥的管理和养护也提上了议程。

在前期基础上,桥梁建设者逐渐研发建立起了一个集“建设、管理、养护”于一体的桥梁管养综合信息化平台。

北盘江第一桥是我国独立设计建造的桥梁,它的落成是对西方媒体在此峡谷“中国年无法建桥论”的完美回击。

然而,这时候美国媒体又跳出来,说北盘江第一桥不是原创,而是抄袭了他们的旧金山大桥。

不过,无论是国内网友还是外国吃瓜群众,对此言论都有些哭笑不得。

因为显而易见,一个建在海峡上,一个跨越大峡谷,一个是悬索桥设计,一个是斜拉桥方案,如何能定义为“抄袭”?

无非是,北盘江大桥刷新了世界最高桥纪录并至今未被打破,其建造难度超乎人们想象,质疑之声也不难理解了。

然而,我国设计者和建设者在这个过去人力无法挑战的险峻之地深耕和努力,才造就了这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让这座桥梁矗立于深山幽谷间。

大桥一边的水城县就在六盘水市,而六盘水是世界闻名的“凉都”,每年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度假避暑,而北盘江第一桥的建成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打卡景点。

站在工程队专门打造的观景台上,这连接云南和贵州的世界第一高桥便可尽收眼底,漫步在山体栈道上,感受凉风习习,赏云中高桥,让无数赶来的游客乐此不疲。

大桥两侧的云南宣威市因火腿出名,而水城却少有人知,水城多雨,大雨来袭时河水暴涨,水城独立水中因此得名,然而也因为周围山高谷深,百姓出行困难。

不过因为大桥建成,通行方便,如今的水城早已名副其实。

圣人有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来过此地的游客往往都会因为这里恍若隔世的瑶池仙境,而生出不一样的情愫,带走满满美好的回忆。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国桥梁设计师和建造者的创造与付出,中国基建化腐朽为神奇,为我国的基建英雄们致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