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宣威市复烤厂驻热水镇建新村工作队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年,对于宣威人民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按照相关规定,经过县级申请、州市审核、省级核查和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等程序,宣威市与其余30个县(市)一道退出贫困县,并于6月2日在曲靖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了脱贫“成绩单”。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宣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万宣威人民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每一支驻村工作队的倾心帮扶。年,宣威市复烤厂的吕文献、叶尤焦、钱广欢、陈吉领4名员工,受组织委派,组成工作队来到热水镇建新村。自此,这支工作队本着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的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工作。两年多来,他们放下架子俯下身,一心一意为百姓,取得了明显成效,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切实把驻村“驻”到了百姓的心里边。

把脉问诊脚踏实地访民情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感情”,一直是这支驻村工作队的座右铭。他们清楚知道要想真扶贫扶真贫,必先掌握村情,倾听民意。于是,来到建新村的第一天,他们就给自己制定了工作思路。在村三委的带领下,4名工作队员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刚开始,在村民眼里他们是上面派下来的领导,无非是走走过场。为此,队员们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闭门羹”“甩脸色”是常有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们会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问他们什么,他们都是敷衍了事,甚至有些时候还会恶语相向。”回想起刚到村里的情景,身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总支第一书记的吕文献很是感慨。

既然百姓有质疑,就要用实际行动打消质疑。在走访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发现村民田忠宽家的情况非常特殊,一家人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由于年久失修,下雨的时候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村里的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摆政策,动员他拆除重建。然而,他根本不当回事。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员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田忠宽才勉强答应。于是,驻村工作队员不但按照相关补助标准给予补助,还动员爱心人士捐款出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间房子终于盖了起来。

“有了党的好政策,我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谢谢这些为我着想的干部。”田忠宽感激道。

这个事情在村里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村民们的态度由“去他家”向“来我家”转变,入户走访得以顺利开展。两年多来,队员们共走访贫困户次、普通农户次、低保户次、残疾户次、老村组干部户次、老党员户16次、致富带头户68次、特困户70次,清楚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制定帮扶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症下药强基固本蓄动能

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交通不便,这是驻村工作队通过实地走访得出的结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驻村工作队积极向厂里和各级协调资金,进行村间道路提升。目前,已经投资多万元,修建村内主道路16.49公里,两座桥已列入精准扶贫项目库。下一步,还计划投资多万元,完成组组通26.9公里。除此之外,工作队还争取各项资金余万元对户农房危房改造维修加固,争取76万元完成人居环境入户路平方米。两年多来,共实施道路、教育、饮水、人居环境、党群活动场所、危房改造、拆危复垦、健身等项目建设余万元,彻底解决建新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如今,走在建新村,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

“这几年政策也好了,他们驻村工作队下来,对我们建新村有了很大帮助,饮水工程得到了改善,人居环境也做得很好,以前村里的脏乱差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郭春梅说。

发展产业百姓增收添活力

自宣威市复烤厂驻村工作队来到建新村以后,把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培育特色产业等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努力绘制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建新村的产业扶贫基地里,刚种下去的板栗瓜寄托着驻村队员的希望。据党总支第一书记吕文献介绍,板栗瓜在建新村属于新品种,因其风味独特,肉质致密,口感细腻,味如板栗,适合于炒、炸、蒸等各种烹调方法,市场上非常走俏,等成熟之后,将会成为促农增收的一大“法宝”。除了基地示范,队员们还以白加黑五加二、再加梦的精准扶贫奋战模式,找穷根析贫情,施对策增收入,充分尊重贫困户的意愿,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发展产业。通过不断做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截至目前,该村产业基地覆盖所有户贫困户93户人,今年计划实现利润7万元以上。建设养殖场1个,出租年收入6万元,两个基地实现当年利润13万元以上,不少村民已经尝到了产业带来的“甜头”,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强抓党建牢记使命践初心

“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驻村工作队只有党总支第一书记吕文献是党员,但是在带队伍的过程中,他以党员的标准要求其他3名队员,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不拿群众一颗蒜,不吃群众一顿饭”成为每个队员坚守的底线。除了自觉遵守规定,驻村队员还联合村三委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圆满完成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各个时段任务,让每一位党员知道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同时,充分利用“党群夜校+”活动开展的契机,给群众有更多的说话空间,让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理解。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开展扫黑除恶宣传12次,文明村创建宣传18次。在村三委及各村民小组、各党支部的支持下,进行了所有贫困户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使贫困户了解掌握党委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为加强党建规范化建设,驻村队员强有力地推进“三讲三评”的有效开展,让贫困户、村民代表、党员有充分的发言权,同时也让村三委和工作队能听到贫困户、村民代表、党员的真实声音,有效拉近工作队与村三委、贫困户、村民代表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讲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弊端,以实际行动回报当地百姓的信任和重托。

作为年纪最大的队员,吕文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轻伤不下线,用真心换真情扶真贫。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其他队员也抱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依然奋战的扶贫第一线。

“作为共产党员,在退休之前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到自己能发多少热,就去做发多少热的事,能发多少光,就发多少光,把党赋予自己的任务圆满完成,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吕文献的这席话,既表达了他的决心,也道出了这支驻村工作队的心声。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肯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队伍,热水镇建新村的脱贫事业成效明显。全村经济总收入从年的.95万元,增长到年的.95万元,人均纯收入也从元增加到元。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0.7%降至1.21%,最终实现93户人全部脱贫。

“建新村在工作队入驻之前,各方面条件较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村容村貌陈旧不堪,村委会办公地点狭窄,面积只有四十平方米左右,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工作队入驻我们建新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办事勤恳认真,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得民心。”热水镇建新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杨加云看到村里的变化,对宣威市复烤厂的4名队员给予高度评价。(文/图吴小学王飞余宏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