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七彩云南就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薄,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年温差很小,所以有“春城”的美誉。
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的云南,更是云集了许多特色的物种,飞鸟鱼虫更是国家级的珍稀动物,然而美食也并不例外,不仅原生态,而且种类丰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被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宣威市倘塘黄豆腐。
倘塘镇是乌蒙山南段的一个小镇,以出产黄豆腐闻名。就像宣威火腿、天津烤鸭一样,把地名和特产连在一起故得“倘塘黄豆腐”。黄豆腐的制作工艺比一般的豆腐讲究,从选豆,碾碎,到煮浆,再到点膏,压制,每一步都是在资深妇女的掌握下进行着。尤其在点膏的时候,必须十分讲究,俗话就说豆腐好不好,全凭石膏放得巧。倘塘豆腐选粒是来自高山上未曾施肥的黄豆,用该地特有的黄石碴矿泉水浸泡后,往往用石磨耐心地磨出来,然后进行烫浆滤渣、酸浆点制、包块成形、再用纯天然姜黄粉三煮三挂上色等十四道工序,最后形成小镇上独特的一景--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拴着卖。
制作过程
随着两届宣威火腿美食文化节的隆重推出,倘塘人也喊出了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栓着卖的口号,让更多的外地人知道倘塘黄豆腐。不仅在当地的大街小巷畅销,赶集时、超市里购买者更是排起了长队,就连到到云南旅游的游客,也都要亲自去当地品尝下这源远流长的美食,亲眼目睹下它的制作过程。
经过三煮三挂的黄豆腐,做好后便可以食用,质脆味鲜,止渴生津;切片打蘸凉食,质韧香纯;割块炒食,黄色不染,其香绕梁;成块煎食,油而不腻,温润不火;烧烤干蘸,热血润肺,舒筋暖胃;拌酸菜煮食,清爽开胃,消暑解渴;上登大雅之堂,下入寻常百姓之家。在当地更将其做成中国的汉堡,不论大人小孩吃的都是赞不绝口。
倘塘人居住在大山中,层层叠叠的山地里只生长着洋芋和包谷,黄豆是撒在包谷地里的附属作物,如果遇到洪水来临,田里的禾苗一扫而光。聪明坚韧的当地人更是将无味的生活添上了吉祥的色彩,金灿灿的黄豆腐预示着秋季的丰收,更意味着人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