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珠河垂高米的峡谷观光电梯。崔庆禹摄
年,宣威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宣威市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编制了《宣威市文化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宣威市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宣威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培育“旅游+”新格局
宣威市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主线,积极融入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医疗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新格局。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宣威市全面提升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抓好景村融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西泽旅游小镇、杨柳历史文化小镇、东山芙蓉彝寨等景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景区建设带动周边沿线特色旅游村(农庄)建设,打造农家乐、精品民宿、农耕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业态。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压实文旅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文化娱乐市场、旅游景区(点)、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文物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从源头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以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行为为重点,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确保文旅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着力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建设。认真完成云南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务院“互联网+监管”服务平台填报工作,持续加强“一机游”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抓好旅游宣传与招商
宣威市积极做好火腿美食品牌推广,将“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这张本土特色名片打造成省内外知名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契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办好东山景区“三月三”庙会、芙蓉彝寨火把节、杨柳山歌节等一系列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使宣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积极进行文旅项目包装,开展精准化招商、智慧型招商,引入有实力、有品位、有经验的企业投资旅游项目。优化宣威城市名片,完善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要素。年,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1场,捕捉招商项目线索30条,招商引资资金到位11亿元。
■推进重点文旅项目
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已完成景区峡谷栈道及峡谷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攀枝嘎农业学大寨培训基地及特色农家乐(客栈)5家,垂高米的峡谷观光电梯已安装结束并完成调试,世界第一玻璃吊桥米云端玻璃吊桥官寨侧索塔及锚室混凝土浇筑完成,景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普坪路及景区其他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春节期间一期项目部分设施设备将试运营;务德牛栏胜境项目已完成游客中心规划和2公里的小江峡谷栈道建设;板桥迤谷花海项目正进行民宿设计改造;东山镇芙蓉村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完成东山景区、北盘江第一桥等5路“慢直播”建设,并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上线;积极推进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一期项目的智慧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景区(点)智慧厕所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宣威市初步建成各类景区及旅游点20余处,有国家3A级景区1个、城市公园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曲靖市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及示范基地3个、县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旅游特色村3个、旅行社及服务网点14个;开发了葫芦湾温泉庄园、芙蓉彝寨、龙津庄园、万松居等农业休闲景区;城区旅游住宿设施余家,床位总数达1.3万张;餐饮企业超过家,餐位数达2.25万个;文化娱乐场所70余家;初步形成尼珠河大峡谷——东山景区——东山芙蓉彝寨——龙津庄园——月牙湖景区——市博物馆——虞枝花火腿文化城——浦在廷故居——西山森林公园——美奂公园精品旅游线路,基本能满足游客和城乡居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需要。
年,宣威市共接待国外旅游者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9亿元。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秦玲玉通讯员崔庆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