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了!这下好了,家里的腊肉、肚包肉、农作物也可以通过网络售卖了。”12月11日13时许,威宁自治县金斗镇向岭村偏岩组的顾怀鹏拿出手机,连上wifi,刷着短视频高兴地说,他的笑声也引来屋内村民的阵阵欢呼声。
人群中,贵广网络威宁自治县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祖维荣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微笑。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时间里,他先后2次组织农网、建维、服务站工作人员到向岭村偏岩组召开现场工作部署会,安排向岭村偏岩组建网事宜,并实地指导主线光缆的架设及一二级光交箱的建设工作。
现场指导
“网络的通达对于向岭村偏岩组来说,不仅能享受到与城里人无差别的数字电视服务,让山里人也能搭乘上互联网的致富快车,同时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助推器’。”祖维荣说。
坐落在山腰上的向岭村偏岩组与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围账村隔河相望,四面环山。在山河相间的谷岭地形上,一条大致成S形的通村公路从山脚沿着沟谷盘旋而上,直达山腰。山腰上时常云雾环绕,藏匿在山腰沟壑处的向岭村偏岩组恍若一个世外桃源。因该组远离村委会所在地,在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建设时期,由于当地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也到城镇照顾孙子孙女读书,没有看电视、用宽带的需求,错过了有线电视网络通达的最佳时期,因此偏岩组一直未通网络。
而今,随着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外出务工人员意识到搭上现代农业发展“快车”,回乡创业才是可持续的致富路,看电视、用宽带的愿望也随之越来越强烈。
时间回溯到12月5日,按照威宁自治县分公司制定的由经营班子成员分别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到一线大战天,全程参与帮扶服务站计划和参与一线经营创收的工作要求。当日一大早,祖维荣便带领走访小组成员,按照既定计划来到金钟片区么站服务站进行走访调研。
实地走访
向岭村偏岩组不通网络的历史从这一天开始改写。
当天,走访小组一行在金钟片区负责人杨雄、么站服务站站长郭勇的带领下,来到与向岭村偏岩组临近的朱家坡村走访。走访中,一用户咨询能否帮其亲戚家安装广电宽带的情况引起了走访小组的注意。在交流中得知,该用户家亲戚住在向岭村偏岩组,该组共计有群众50余户,没有宽带网络,手机信号也比较弱。获知这一信息后,走访小组决定到偏岩组实地走访,并查看路由情况。
走访组在偏岩组详细了解村小组的用网意愿及网络覆盖情况,实地收集现场路由信息,综合研判地理环境、施工条件等情况,在设想过多种方案后,最终确定主光缆从向岭村委会所在地引出,经电力杆路由,止于群众顾怀鹏家的方案,全长约2.3公里,其中包括新栽3棵通讯杆。
一线走访结束后,12月6日一早,一场以向岭村偏岩组网络建设为主题的动员会紧接着召开。会上,偏岩组网络建设事宜被列为农网部近期的重点工作任务,建维、农网、市场等部门领回任务。这也意味着偏岩组网络正式开工建设。
据参与网络建设的农网部经理马彦飞介绍,从村公所到偏岩组绝大部分光缆需横穿沟谷地带,土质松散,岩层破碎,施工难度较大,2.3公里的主线光缆在没有借助放线工具的情况下,全靠人力实施。即便是在施工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广电网络的光缆还是横穿沟谷,爬坡过坎,穿越丛林,最终拉进了向岭村偏岩组,网络也随之覆盖了这个藏匿在深山中的小山村。
如今,吃过午饭后的陈加朝不再像以往那样只单一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了,而是拿出手机连着WiFi刷短视频,开始享受着属于自己悠闲的午后时光。在网络未通达之前,他家唯一的娱乐方式——看“小天锅”电视,且电视也只能收到26套模拟电视节目,不仅节目内容少,信号还不稳定。
“以前是电视放什么看什么,现在是想看什么就放什么。”陈加朝高兴地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电视点播系统学习种养殖技术,并通过网络将特色产品卖到大山外,他充满了希望。
“我们响应国家‘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号召,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持续提升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的覆盖规模。”祖维荣说,尽管困难重重,公司依然决定不惜人力和物力,将光纤网络拉进向岭村偏岩组,解决边远山区农户上网看电视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周末到一线去,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推动公司的经营创收工作。
作者邹小启
编辑高纬时
编审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