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东北部,有这样一片苍郁而厚重的土地。她国土面积广,一雨滴两江,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从这里发轫;她海拔落差大,十里不同天,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高差米,立体气候明显;她山高水长,河谷纵横,是植物生长的天然温床。她就是位于省级珠江源保护区内的火腿美食文化名城——宣威。
然而丰富的生态群落却不是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就能造就的,宣威这满山遍野的绿不知是多少人心里的爱和痛,为了心尖尖这抹绿,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守护......
一
美奂山上的扶桑和紫薇花开了,这是继玉兰、海棠、杜鹃、紫藤后的不知第几轮花了。在美奂公园,每季每月都会有不同的花次第盛开。
紫薇花的上方,栾树、香樟、银杏、槐树等高大乔木绿荫如盖;稍低处,金银花、杜鹃花等灌木丛整齐有序,更低处,各种草本花卉点缀在绿地的周围;不远处的湖畔杨柳曲岸,湖光倒影,与山势相映成趣。山水林田湖草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高地错落有致,层次丰富有序的生态空间。
站在美奂山,视线再放远一点,东边的石龙山连绵起伏,西边的小庙山、马家山绿意盎然。它们仿佛两道绿色屏障,润泽着城市的肺腑。时间回溯到30多年前,那时美奂山还是一片荒坡,东西两山到处是秃头梁子,一年四季猎猎的风将沙土垃圾吹得满城乱窜。
上世纪80年底末,9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义务植树运动在宣威拉开序幕,一场延续至今的绿色革命开始了。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曾经的亲历者恐怕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们的城市将会变得如此美丽。
据统计,30多年来,全市义务植树万株,年宣威森林覆盖率达到49.98%,林木绿化率55%。全市多万公顷林地,每年可以涵养水源82亿立方米,固土吸尘2.8亿吨,固碳万吨,释氧吨。这是一串了不起的数字,凝聚了几代宣威人特别是林业人的汗水和努力。
占地亩的美奂山是宣威城市绿化的代表作品,她集中体现了各类生态细胞的浑然交融。在宣威布景与之相似的还有月牙湖公园、地景公园,西一环、振兴街南段的绿化带等。它们折射了宣威生态发展理念的变迁和进步。
这进步是盲目增绿到科学规划的改变;是重栽轻管到强化保护的改变;是单纯增绿到追求艺术美感的改变;是以提供木材为主到以维护生态平衡为中心的改变;是侧重生态效益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的改变;是从只管树木到林田湖草、河流山川、虫鱼鸟兽的全方位、网格化管理的改变。
由改变带来的改变已经发生,过去所有乡镇只会栽种云南松、华山松、滇杨、旱冬瓜的种植结构被彻底打破,现在宣威各乡镇纷纷因地制宜,林果、竹木、花卉、药材、特色经济林实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34.8万亩,投入资金万元,涉及农户户人。年至年,累计投入资金.5万元,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人工造林亩,封山育林亩。
通过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林权改革、石漠化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等一系列行动,留给子孙后代的老本厚了,能随时提取的利息活了。
二
离开市区,一路向南,顺着蜿蜒的鸡田公路,两旁山峦叠翠。进入海岱境内,半山腰上,不断有刺蓬状的植物连片闪过,那就是刺梨了。拐过一个山坳,几百亩刺梨林顺山势铺陈开来。走近细看,树上已经密密麻麻结满了果实,有的已经开始泛出金黄的色泽,这就是海岱人口中的金果了。这种能开胃消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神奇果子在海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海岱金果。
海岱镇地处深山区、石山区、山高坡陡,生态脆弱,祖祖辈辈的庄稼人与山抢土,除了在贫瘠的土地上讨食一些土豆、玉米外,似乎再也想不到更好的出路了,年轻人只好选择逃离。
改变源于脱贫攻坚。结对企业昆钢帮扶海岱镇建设了刺梨加工厂。曾经的石漠荒山开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曾在昆钢工作过的陈鹏在昆钢领导的鼓动下,回乡成了海岱镇大面积种植刺梨的第一人。“一亩土地流转费元,流转亩土地可以惠及多户农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就近到基地打工,一天70元,一个月0多,还可以管家、照顾孩子和老人,比在外打工强多了!”“一年投入60来万,按现在的合同收购价8元每公斤计算,明年就可以盈利了,亩产1吨左右,亩少说有万的纯收入了。”陈鹏话语间掩饰不住的激动,他对刺梨产业的前景信心满满。
在挂满金果的刺梨林中,几千只土鸡在树下啄食杂草。“除草是管理刺梨的最大工作,在刺梨林里养鸡,既可以除草、除虫,鸡的粪便还可以为刺梨树提供养分,在鸡群中再养几只鹅,就可以防止黄鼠狼了,管护成本很低。这样放养的鸡毛色油亮,肉质细嫩,现在已经有许多客户慕名前来购买了。通过网络平台推送,销路不错,林下养殖一年还可以增收几十万。”说起他的致富经,陈鹏滔滔不绝。
在海岱,像陈鹏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共有17个,现已种植刺梨2.1万亩,今年预计有0亩挂果,年进入盛果期,可为当地农民创收0万元。
绿了山坡,富了口袋。海岱金果只是宣威发展林业生态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宣威市林业和草原局为各乡镇“把脉开方”,打出了一套生态扶贫的精准组合拳,让林业科技与政策扶贫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林果种植、嫁接、管理、林下种养殖技术培训等,催生了一批走得通、叫得响的产业路子。得禄的核桃;田坝的油茶;务德的板栗;热水的葡萄;田坝的刺脑包;乐丰、文兴、双河、杨柳的花椒……纷纷粉墨登场,效益凸显。就连杨梅、蓝莓、黄桃、车厘子、猕猴桃这些曾经的稀罕东西,在宣威你也可以去农庄现场采摘了。
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种植各种经济林果78万亩,发展林下种养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现有经济林果亩,户均1.6亩。
经济林果的种植让广大农户在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的同时,又有了能提取的活钱,更让昔日的坡地、山地、石漠荒地变成了绿水青山,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了金果果,叶子变票子,活树变活钱,山货变网货,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
三
“水墨普立”名副其实。七月的普立尼珠河大峡谷,山腰薄雾轻拢,山间清泉潺潺,一路顺石崖或飞溅、或迂回、或缓流。山谷两侧,壁立千仞,虬枝斜逸。这不就是一幅水墨画吗?随着世界高桥尼珠河大桥和北盘江大桥的相继建成,这片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尼珠河大峡谷也因为游人的接踵而至走上了一条生态旅游的快车道。大峡谷腹地的泥猪河村摇身一变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泥猪河村家家户户搞起了客栈、民宿、农家乐,旅游旺季供不应求。丑薯、生姜、花生等农产品搭上顺风车,奇货可居。高龄老人们也在千年古树下搞起了编织,摆上了地摊。过去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在家门口就可以“捡”到金蛋了。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是村民们的致富密码。
普立的华丽转身缘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得益于普立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环保意识,更得益于近年来宣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举措。
现代人大多活得紧张而焦虑,需要找个地方舒缓一下压力和情绪。森林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年来,宣威市林草局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森林空气清新,环境清幽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观光、乡村民宿、林果采摘等,让人们在体验淳朴的乡村风貌时享受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在自然中找寻精神的归依和心灵的平静。
目前,宣威城区建有美奂山公园、宛水公园、地景公园等休闲绿地23处,郊区建成20公顷以上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6个,绿化村庄个,绿化河道57公里。
全市共创建生态乡镇15个,培育发展森林人家31户,创建生态旅游村4个,培育依托森林资源从事餐饮服务和旅游的企业17家,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年创收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能拥有一个花团锦簇,精巧别致的小花园俨然成了一种时尚。
过去,有人曾断言“宣威无旅游”,宣威甚至被外地人戏称为“宣灰”,可今天,依托生态资源,宣威旅游业走上了一条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的产业新路。如今的宣威,城区“花重锦官城”,乡村“绿树村边合”。山更绿带来了水更清、天更蓝、民更富、人更和。
四
面对采访,护林员张远旭笑容拘谨,略显紧张,他似乎更习惯与一棵树对话。随着交流的深入,他逐渐显露出宣威汉子惯有的豪爽,打开了话匣子。“当了20多年的护林员,当年的小伙子现在都成老倌了。这片山我太熟了。”每天早上8点半入山,下午6点下山,这是张远旭的日常。没有谁比他更洞悉这片森林的秘密了,哪棵杉树分枝了,哪片林子有虫了,哪个菌窝出菌了,哪里有新的野猪脚迹了,哪条毛路摩托车走不通了……他知道得一清二楚。
张远旭守护的这片山叫老尖山,位于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内,实施最严苛的天然林保护措施。这里是宣威植被最丰厚的地方,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
张远旭还清楚得记得年清明的前一天。那天有人上坟放鞭炮引起了山火,风助火势,大火一下就窜起来了,上千号人上山扑火,几百号人在山上不眠不休守了三天,才将大火完全控制。现在当年过火的地方已经又被葱郁的绿色覆盖了,但每次巡山经过那,他都会停下脚步。“再慢一下,就要出大事了。虽然不算严重,但那么多树被烧,心疼啊。管不好,我不就是罪人了吗?”回亿起那次事故,张远旭还心有余悸。
现在张远旭每天24小时开机,每逢春节、清明、五一、十一,他就会随防火队在路口设卡,严察通过的每辆车,每个人,严禁火种入山。同村同族弟兄张远德也是一名护林员。以磨盘山公路为界,老哥俩一个管南,一个管北。站在自己的山头就可以消楚地看到对方山域的情况,一有风吹草动,一个电话,10分钟内,对方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但现在上山的游客太多了,火源管控难度太大了,一个烟头,恐怕就会毁了一片森林,大意不得啊……”张远旭见人就开始宣传护林防火知识。
当被问及觉不觉得苦时,他笑了笑:“巡山还是有乐趣的,像这个季节,连菌都捡不赢,一天带点盐巴、水上山烤点菌吃,香很啦!”“这个工作是给子孙后代造福的,值得,再说也习惯了。”20多年,几千个日子,一个人管护近亩森林,每天巡山近10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不苦是假的,习惯是真的。世界上99%的人生而平凡,但平凡并不代表平庸,任何一件事,只要坚守,就会闪光。
是的,闪光!我面前的个人就有光。站在老尖山的最高点,苍茫的青山仿佛汹涌的大海,一波波奔向远方,又一波波涌到眼前,阵阵松涛发出低沉的回应。面对林海,张远旭眼中有些许自豪,些许欣慰,还有些许星光。积沙成塔,积水成海,张远旭只是宣威众多护林员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平凡的人构铸起了宣威森林管护的铜墙铁壁,共同谱写了连续3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五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它相依相存,相伴相生,共同维护着大自然的平衡。保护这个共同体需要一支生态铁军。能吃苦,讲团结,敢干事,争一流的宣威精神就拧出了这样一支林业队伍,任重而道远,这支队伍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