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云南瑞丽反复无常的疫情牵扯着全国人民的心,因为瑞丽本身“横插”在缅甸领土当中,三面“受敌”。边境线长达公里,哪怕所有瑞丽人手牵手挡在国境线上,也阻挡不住层出不穷的偷渡者。
一名不堪重负的医生提出了灵魂质问:除了肉体,我们还有更好的屏障吗?
答案是:有。7月7日,整个瑞丽边境线突然被灯光点亮了。
从这天开始,坚固的边防屏障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它长达多公里,上面密布着刀片和铁丝网。不仅这样,在铁丝网附近还装有智能振动传感器、智能报警技术,还有无死角的监控摄像头,后期还将补上巡航的无人机。一旦发现偷渡的人,防疫中心的工作人员能开着车第一时间赶到来制止。
这道坚固的“云南长城”,仅仅是为了防疫,由国家资助资金、由当地人自主建设,在不声不响在很短时间内建起来的。
这看起来似乎很寻常:不就是铁丝网嘛,谁不会搭?既然这样说,那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要修一堵边境墙阻挡墨西哥的非法移民,他规划得很好,这墙要长公里,还要高7层楼。然而实际呢?
美国斥巨资花了四年时间,直到特朗普下台,这道墙最后也就只修了公里不到,高度也削减到了仅仅9米,大约3层楼高。
最好笑的是,这堵墙还被登山爱好者们戏谑为“健身墙”,攀爬一次的最快纪录不超过一分钟,阻挡效果接近于没有,以至于在全世界沦为了笑柄。
4年修公里、和半年不到修公里,这对比,鲜明得有些残忍了。当然,讲这个故事没有鞭尸美国的意思,只是为了说明我们国家基建的执行力的确超群——建设起来不仅比别人快,还比别人质量好。
但仅仅这样,也是不足以被称为“基建狂魔”的,我们还有更牛的:
年,为了连接两座山峦,普立大桥的项目在云南省宣威市正式开工,历时仅仅两年就建成通车,并一举便摘下了世界第一高桥的名号。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世界第一高桥就易主了,而继任的大桥,正是与它没有多远距离的北盘江大桥。
可见,“基建狂魔”不仅是速度快、质量好,还具有“自己刷自己榜”的魄力。
但是,国外也有的人对中国不服,说中国的基建这么厉害,那都是因为人口多,是用“廉价劳动力”堆出来的,算不上什么真本事。
这话也就只能让人笑一笑,因为我们随便举出一个例子就能推翻它——印度。印度现在已经超越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可是印度的基建比起中国来说那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看见印度,那些说“廉价劳动力”的人,也只能纷纷噤声了。
那么,中国“基建狂魔”的底气,到底在哪里?中国的成功,可能被国外复制吗?
地理和人口,是中国基建的天生硬件
虽然人口不是全部因素,但也在我国基建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和中国的地理条件就像“硬件”一样,为我国的基建发展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平台。
中国的地理条件放在全球的国家中,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复杂了,由于地势宽广,我们有平原、山地、盆地、沙漠……以及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它们是基建建设的一种挑战,却也为我国基建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各种工程案例,加上中国的领土数千年来都较为稳定,这些经验就慢慢积累下来,成为了我们现代人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这样的轨迹,可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复制得来的。
优渥的制度,是中国基建的“软件”
制度又要分为两种,先来说说土地制度。
中国从前经历过土地改革,形成了农村地区和非农村地区的两元,而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而非农村土地属于国有。这样特殊的土地模式,成为了政府主导基建发展最有效的工具,简单形容起来就是“以地谋发展”:地方政府可以以土地为基础,撬动地方资本并运作,为基建提供一个经济上的保障。
以改革开放为例子,那个年代,中央政府将土地的指标集中分配到沿海的省份当中,到了年,东部地区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面积已经达到了全国的63.88%,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呢?仅仅才19.79%和16.33%,发展远远不如沿海城镇。
除了土地制度,经济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混合”的趋势,也就是说,通过基建拉动其他外部建设,比如修一条地铁线路,那么地铁线路的房价肯定会涨;或者是修一个学校,学校附近的房子租金也会大幅增加。
这是因为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活跃起来,另一个也会被带动。而联系它们的,正是基建。所以,由于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所以基建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有很高的驱动力。
加上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逐渐地,中国的基建就发展起来了。
刻在中国人DNA里的基建文化和精神
其实,上面说的也离不开一句老话,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朴实而富有力量,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DNA里。
以青藏高原为例,当时那里由于地势太高、路难修,和外界的交通一直难以进行,经济条件也总是涨不起来。
由于高原的人民有着自己的信仰,加上当地高原环境较为严苛,很容易被破坏,修路队担心着会被人民所排斥,谁料到了那里之后,高原人民用一口不太熟悉的汉语热烈欢迎他们,当问起来时,就是一句朴素的“我们也想过好日子”。
于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国家不惜批下巨量资金、派遣最厉害的工程人才赶赴现场,而工程队也不负众望,每天吃苦耐劳,一代人倒下了,一代人接力,耗时半个多世纪才啃下这根硬骨头。
就这些精神觉悟,就已经把那些以“维护纯洁”为名,反对在西藏开工的西方公知吊起来打了:
中国为什么修基建?因为人民需要;人民为什么需要基建?因为人民渴望更幸福的生活。
试问,还有哪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朴实、基础扎实的基建能力和觉悟?中国基建的奇迹,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不可复制的奇迹。
如今,我们国家还在进行“新基建”,将重心放在了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包括七大领域: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广泛运用了新技术,也一定程度上刷新了传统基建的认知,还体现在了时空的变化上。以前,修一座桥,只有从那座桥上通过的人能受益,现在的新基建受益的范围变得更宽广了,将更多的传统基建连接在一起了。
而之所以说它还是“基建”,则是因为一个最朴实的道理:它能提升我们城市、农村的软硬件布局,最终一切化为人民的舒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