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南英是近代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其子许地山是近代著名作家、学者。有关许氏父子的籍贯,历来有台湾、福建和潮汕三种说法。而各类辞典、方志对许氏父子的籍贯往往语焉不清,造成一些人的误解。文章指出许氏父子祖籍在揭阳,许南英和潮汕关系密切,许南英的诗作中有不少涉及潮汕。许南英先祖应属韩山世系,这是潮汕地区许氏巨族。
关键词:许南英;许地山;台湾;潮汕
台南风光
许南英、许地山父子是近代著名的文人,关于许氏父子籍贯,学界有不同认识。本文试图厘清许氏父子的籍贯地问题,说明许氏父子先祖为潮汕人。如果进一步追溯,许氏父子应属韩山许氏系统,这也是潮汕许氏的主干。
一、许南英祖籍为揭阳无疑
《窥园主人许南英》载:
许南英(—),字蕴白或允白,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祖籍广东揭阳。
嘉靖年间许南英的先祖许超从广东移居到赤嵌(台南),许家便在台南繁衍生息。许南英的祖父永喜公是个秀才,以教书为生,前后娶3个妻子,生了8个儿子。8个儿子中以从事商业的居多,只有许南英的父亲许廷璋继承父业。许家兄弟当时共经营了四家商店,后来,一场大火把许家所有的店铺、家谱、地契都烧掉了。家产烧光后,许氏兄弟只好分家,许廷璋分得西定坊武馆街的一间店面,后迁居南门里延平郡王祠边的马公庙。新的房子极为宽敞,除去住家和学堂的用地外,还留有大片空地。许廷璋任由空地中的草木自然生长,并取“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之意,取名“窥园”。可惜的是搬到新家没多久,许廷璋便去世了。[1]
《许地山先生的家世及其他》也指出:
许家原籍广东揭阳。明嘉靖中,远祖许超(距地山先生约九代或十代。许氏族谱于清道光年间烧毁,今无可考。)迁往台南,所以地山的父亲许南英先生,自称“台南南英”。年周俟松同志所作《许地山传略》只写地山“出生于台湾”(见《许地山选集》下册)。年北京语言学院编印的《中国文学辞典》则说许地山“原籍福建龙溪,生于台湾”。
据许声谷先生回忆:许家久居台南,地山兄弟都在台湾出生。甲午中日战后,台湾被日本侵占,许家不愿过亡国奴的生活,抛弃全部财产,迁回原籍广东桃都。辛亥革命前夕,许南英在广东任知县,当时官制规定,文官不得在原籍任职,而台湾已为日本吞并,当然不能填报台湾籍贯,因此便改籍为福建龙溪。后来,地山的三兄敦谷娶广东女子为妻,就填写“籍贯广东”;声谷虽在福建漳州居住多年,但解放初期报户口时,公安机关认为许家在台湾已居住三代以上,就要声谷填“台湾籍”。所以,兄弟几人所填的籍贯互不相同。地山的祖籍,应是广东揭阳。[2]
许南英、许地山均承认先祖是揭阳人。许地山写父亲许南英的《窥园先生诗传》谈得更清楚:
宋、元以来,闽粤人渡海移居台湾底渐多。明初,因为防御海盗和倭寇,曾令本岛居民悉移漳、泉二州,但居留人数并未见得减少。当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追海盗入台湾以前,七鲲身、鹿耳门沿岸底华民已经聚成村落。这些从中国到台湾底移民,大概可以分为五种:一是海盗,二是渔户,三是贾客,四是规避重敛底平民,五是海盗或倭寇底俘虏。嘉靖中从广东揭阳移到赤嵌(台南)居住底许超便是窥园先生底入台一世祖。这家底职业,因为旧家谱于清道光年间毁掉,新谱并未载明,故不得而知。从家庭底传说,知道一世祖是蒙塾底师傅。若依上头移民底种类看来,他或者是属于第四或第五种人。自荷兰人占据以后,名台湾为丽都岛(花摩娑)、称赤嵌为毗舍那(或作毗舍耶),建城筑堡,辟港刊林,政治规模略具,人民生活渐饶。许氏一家,自移殖以来到清嘉庆年间,宗族还未分居,并且各有职业。窥园先生底祖父永喜公是个秀才,因为兄弟们都从事生产,自己便教育几个学生,过他底书生生活。他前后三娶,生子八人。子侄们,除廷乐公业农、特斋公(讳廷璋)业儒以外,其余都是商人。道光中叶,许家兄弟共同经营了四间商店,是金珠、布匹、鞋帽和鸦片烟馆。不幸一夜底大火把那几间店子烧得精光,连家谱地契都毁掉。[3]
光绪二十二年(),当年许南英四十二岁,四月,台东知州张仪春至总督府投降。[4]当年,许南英自暹罗至新加坡[5],《窥园先生诗传》叙述:
先生在新嘉坡、曼谷诸地漫游,足够两年。囊金荡尽,迫着他上了宦途。但回到兵部当差既不可能,于是“自贬南交为末吏”去了。先生到北京投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即用知县,加同知衔。他愿意到广东,一因是祖籍,二因朋友多。又因漳州与潮州比邻,语言风俗多半相同,于是寄籍为龙溪县人。从北京南下,到桃都把家眷带到广州,住药王庙兴隆坊。[6]
综合上面的几种叙述,许南英先祖来自揭阳是无可置疑之处。诚然,许氏处明中期移居台湾,经历多代,说许南英为台湾诗人也无不可,至于福建龙溪,仅是许南英寄籍之地。笔者读过某位潮籍先生的一本人物评传,提及福建方面将许南英、许地山列入龙溪籍,而这位先生自述反驳将许氏父子列入闽籍的理由苍白无力,真不知何解。
二、许南英和许子荣、许子明
甲午战争之后,许南英到处漂泊,曾一度来到潮汕和广州。而许南英依托的对象恰好是揭阳的本家许氏子荣、子明二人。许地山回忆:
我家原是从揭阳移居于台湾底。因为年代远久,族谱里底世系对不上,一时不能归宗。爹底行止还没一定,所以暂时寄住在本家底祠堂里。主人是许子荣先生与子明先生二位昆季,我们称呼子荣为太公,子明为三爷。他们二位是爹底早年底盟兄弟。祠堂在桃都底底围村,地方很宏敞。我们一家都住得很舒适。太公底二少爷是个秀才,我们称他为杞南兄,大少爷在广州经商,我们称他做梅坡哥。祠堂底右边是杞南兄住着,我们住在左边底一段。妪与我们几兄弟住在一间房。对面是四婶和她底子女住。隔一个天井,是大伯父一家住。大哥与伯父底儿子辛哥住伯父底对面房。当中各隔着一间厅。大伯底姨太清姨和逊姨住左厢房,杨表哥住外厢房,其余乳母工人都在厅上打铺睡。这样算是在一个小小底地方安顿了一家子。[7]
子荣、子明和许南英关系如何,同样因为族谱缺失,没法彻底厘清,但子荣、子明为南英本宗,应是无可置疑之事。许习文撰《五世书香犹未替》,涉及许子荣、许子明和许南英、许地山父子关系:
我们家是揭阳一个世代读书的家庭。六世祖子荣公长袖善舞,是个有强烈正义感的商人。他和弟弟子明公两个人的生意,除了广州高第街的瑞春行之外,还远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当年我们揭阳许家在广州的都是报籍番禺,主要是为了学籍的方便。如子荣公的孙子许公遂,名瑞鋆,在北京大学法律科读书,清末状元夏同和是他的监护人。毕业后,任农工商部主事、《民报》编辑,后来当了外交官,曾任新加坡、越南西贡、缅甸、仰光、菲律宾马尼拉的总领事。《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和《民国人物大辞典》有传,都作“揭阳人,一作广州人”,就是这种情况。许公遂在新加坡当领事时曾请徐悲鸿为他父亲梅坡公画了一张油画肖像,至今仍保留在后人手里。子荣、子明二公发迹之后,也乐意行善,修桥造路,助困赈灾,报效社会。子荣公还得到清政府的封赠,诰授“奉直大夫”、晋封“朝议大夫”的封号。
有一件事,可以一见子荣公的侠义心肠。光绪乙未(年),日本侵略台湾,抗日护台的志士许南英(光绪进士)在台湾沦陷前一日兵败内渡、举家无寄时,子荣公闻讯即造门相见,语出血诚,邀请他一家到揭阳乡下桃都(今登岗)新落成的祠堂一起居住,历时数年。并为他谋取出处,使他走上仕途,历任广东乡试阅卷官以及电白、阳春、三水等县县令,许南英感激之余,曾作了“生子当如孙破虏,令人却忆赵平原”一联赠予子荣公。把子荣公比作战国的平原君赵胜。直到庚午(年)的春间,已经走上仕途的许南英因公务来到潮州,还专门回到桃都,探望子荣公。……[8]
上文值得注意之处颇多,子荣、子明一家是亦商亦儒,文化氛围浓厚,而许南英、地山一家也是文化世家。许南英、地山文化成就突出,大陆揭阳这边的许氏宗族文化传统同样绵长。
另外还要注意到,子荣、子明在广州高第街有商行,民国高第街有著名“许地”,许广平、许崇智和许崇清一家住在这里,高第街许氏先祖来自澄海沟南,而非揭阳。澄海、揭阳许氏的联系如何,有识之士可深入研究。
子荣、子明对许南英帮助确实不少,《许南英评传》叙述:
年,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政局动荡。漳州民事局撤销,许南英带着一家人移居到海澄县(今漳州龙海)海沧墟,并为他的居住地命名为“借沧海居”。失去官职后,没有经济来源,许南英一家再度陷入窘境。
当时,许南英全家的存款只剩下五百元,就是这五百元,还是将东西抵押到汕头交通银行总办得来的。在广州的时候,许南英得到许子荣一家的很多帮助,在金钱上如有急需,可以到许子荣儿子许梅坡的银行里去先贷一些。到海沧后,举目无亲,无工作,又无亲人的帮助,许南英的生活着实艰难。这时,亲家陈梧冈(许赞书的岳父)居住在厦门,当时任秘鲁使臣,他没有前去赴任,因清灭亡,想邀请许南英和他一起出家,或者去隐居。但这两件事都没有成功,不久,陈梧冈先生也去世了。台湾的亲友让许南英回乡,于是许南英带着许赞牂和许赞能一同回台湾。[9]
许地山和妻子、儿女
三、诗作反映许南英和潮汕关系紧密
除了先祖来自揭阳,许南英在“割台”后居住潮汕较长时间,而且许南英在潮汕协助清乡事务。一八九九年,许南英委随潮州镇总兵黄金福行营到惠潮嘉一带办理清乡事务。[10]《窥园先生自定年谱》载:“随黄和庭镇军到惠、潮、嘉一带办理清乡事务。”[11]
正是因为和潮汕关系密切,许南英诗作中多有涉及潮汕风物、人物的。早在一八九五年,许南英就作诗《喜赖敬熙至潮州》:
未来曾有约,常恐不如期。有客悬徐榻,劳君下董帷。养亲原笔砚,报国此须眉。我幸居相近,停车好问奇。[12]
许南英感激子荣、子明,后来还撰有诗,感谢子荣、子明兄弟,此诗收入《窥园留草》,时间在庚子年()[13]
《重过桃都赠家子荣子明昆季》:庚子春仲,于役潮州,重过桃都,宿家子荣、子明里第,回忆乙未由台南仓皇内渡,眷口之外,别无长物,蒙主人敦推解之情,任寄托之责。予始入改都官来粤。今日来游,不胜感念。率成四章,以志高谊:
认得桃都路,桃花夹岸开。二分春恰好,一棹客重来。树木新村抱,风尘老态催。有情如此水,绿涨自潆洄。
汲取新泉至,红炉自煮茶。主人能爱客,稚子解呼爷。近水宜栽竹,锄园好艺花。故乡浑不见,即此当归家。
回忆流离际,全家寄主人。穷途逢侠客,避地作遗民。衣食犹多累,功名未了因。挂冠如有日,就此卜芳邻。
伯歌还季舞,一室喜相将。座有诗书气,人为族党光。荆花垂老荫,兰草发奇香。我亦有兄弟,天涯各一方。
就在写作上诗的同年,许南英还作诗《自揭阳夜发普宁》:
榕江微雨里,潮至响潺潺。一棹铁峰道,三更玉滘关。帆随风信转,舟逐水痕弯。醉眼推篷看,渔灯明灭间。
《窥园留草》还收有《黄仲琴赠漳郡开元寺宝幢石刻陀罗尼经搨本》,写作时间在一九零一年,此诗人的海阳黄仲琴为潮州人,海阳包括今天的潮州市区和潮安县。
宝幢石刻开元寺,唐代咸通大会场。我佛本空归寂灭(左文襄改寺为考棚),何人好古费收藏?跳龙卧虎忘真相,贝叶莲花发古香。此段因缘谁契合?揭阳许氏海阳黄(仲琴,海阳人)。[14]
汕头旧楼
四、许南英应属韩山许氏
许南英、许地山父子,由于先祖族谱被毁,考证许氏父子的先祖入台之前的源流已经颇为困难。但潮汕地区许氏十之八九为韩山世系。笔者生活的饶平县城黄冈镇许氏,为县城四大姓之一,也属这一系统。许南英、许地山先祖为韩山世系的可能性很大,以下列出韩山世系相关情况,以供参考。
许烈入潮创韩山世系:
许氏韩山宗支源自许氏闽粤支系。许天正奏开漳州路之后,奉旨永镇南诏,子孙世袭,终唐一代,经五代及至大宋,天正遂为始祖,后嗣蕃衍。五代后周恭帝年间,东南屡遭兵革,许氏闽系族支中有许烈携族人举家由南诏迁居潮阳(即潮州)韩山山前乡,烈之弟许猷也移居马坪。许烈其人为宋臣许庸次子。许烈袭父职,宋赠朝政大夫,入潮而为许氏韩山一世祖。潮州名贤许申,即为许烈长子。许申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举贤良。真宗东巡,献赋颂数百人中召试3人,许申应召殿试,擢一甲一名进士及第,官转运使,赠银青光禄大夫。夫人贾氏,敕封嵩德,晋阶一品夫人。
许申有子许因,登景祐五年进士,许因有子3人,皆登进士,皆授官。至许珏,即许申曾孙子,妻英宗长女德安公主。公主先称郡主,神宗朝时改称皇姑。许珏与王安石及苏轼相友善,过从甚密。王安石曾为许氏作《许氏世谱叙》,苏轼曾与许珏儋州论南人酿酒事。时许珏与王安石出南酿膏酒饷轼,轼亦回赠许珏驸马以铜茶壶,为世上珍稀文学掌故。
许氏韩山宗支中,自宋初入潮之后人口蕃衍,子孙得科举功名者,终宋一代共41人。其中有名贤许申,驸马许珏。许申叔父世系中则以徽宗宣和年间拜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兼平章军国州事(宰相)等职之许光亭等人。解放后有潮剧《公主上京》流传民间。[15]
韩山世系概述:
五代后周恭帝年间,东南兵乱频仍,许氏闽系族支中,有许陶13世孙许烈携族群由南诏(今闽南诏安等地)迁居潮阳韩山山前乡(即今潮州市韩山山前乡)。许烈之兄许夏臣也携家人西迁,许烈之弟许猷也率族人移居马坪后渐次入潮。
许烈为许庸次子,袭祖职宣威将军、授宣教习、赠朝散大夫,为潮汕许姓韩山世系一世祖。
许姓韩山世系,是一个庞大的氏族网络,集中分布于潮汕各县市,散住于四川、海南、广东、江西、云南以及港、台、澳。近代又播衍于东南亚诸国以及澳洲、北美及欧洲若干地区,是潮汕许姓的枝干和主体;也是闽系许姓的巨大宗支。在潮汕本土,仅潮安、潮阳两县,韩山世系许姓人将近10万,海外族亲约有4万人。此外,澄海、揭阳(东西两揭)、普宁、惠来、丰顺、南澳、陆丰、海丰、惠东、番禺、广州、南海、花县、湛江、饶平等县、市,都是许姓韩山世系居民密集分布的居住地。
所谓韩山世系,就是以潮州韩山许氏潮州发祥地为中心的闽系粤支许氏集群。[16]
余论:潮汕许氏的大家族,以清代乾隆年间移居至广州高第街的澄海沟南许永名一家为最,这家人有“羊城第一家”的称号,影响广东乃至中国近现代史深远。许南英、许南山为潮汕许氏的另一著名家族,值得潮汕学者注意、研究。许习文撰《五世书香犹未替》涉及的许子荣、许子明一家,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潮汕地区许氏多为韩山世系,该世系自宋代就有书香传家的传统,广州高第街许氏世家,许南英、许地山一家,许子荣、许子明家族关系如何,和韩山世系又是如何关系,是有意思的话题。本文仅为抛砖之作,希望更多研究者进一步探讨潮汕许氏著名家族的源流。
——本文同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