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歌之乡唱响新生活记云南省脱贫攻坚先 [复制链接]

1#

杨柳,深藏于宣威市东北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差;因其地处云南与贵州交界处,成为出省入滇的重要门户。

杨柳镇境内居住着汉、回、苗、彝等多个民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将杨柳孕育成为中国山歌之乡。

“对面梁子一声吼,吃也愁来穿也愁,妹妹你过河嫁贵州,也不愿意留杨柳”是昔日杨柳的真实写照。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基础产业“发育不良”和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三性叠加”的深度贫困,让杨柳成为曲靖市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我省典型的深度贫困乡镇。

面对贫困,杨柳镇不等不靠,誓师立令,发起艰苦卓绝的歼灭战,让“山歌之乡”真正唱响甜蜜新生活。

“*的光辉照九州,吃不愁来么穿不愁,阿哥阿妹你莫走,新房新娘样样有。”而今的杨柳,美丽宜居、产业兴旺、民族团结,获得了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称号,致富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宽广。 

“三驾马车”“六条腿”驶入产业快车道

“杨柳的贫困,有基础条件的贫困,更重要的是产业的贫困。”找准贫困“病因”开好脱贫“药方”,镇*委*府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

如何在贫困山区培植产业,让群众能增收致富?“既要转,更要赶。”经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杨柳镇因地制宜,确立了“种植、养殖、加工”三驾马车,带动“1头宣和猪、1亩椒、1亩小麦、1亩丹参、1个加工厂、1个扶贫车间”的“6条腿”产业扶贫模式,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选择、精准入社,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带进千家万户的大市场,让小山乡搞起“大买卖”。

为切实推动产业快速落地,按照“*委引领、*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杨柳镇率先成立镇三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主要领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分管产业的副书记任副总经理,以上率下,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极大调动镇村干部产业创业热情。

“没有龙头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镇*委书记瞿紹峻带队,分别到广州、浙江、河南、南京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了广州佳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浙江省衢州市锡箔纸来料加工厂、云南八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达成合作,建成火腿及月饼加工厂、杨柳面条加工厂、棒垒球扶贫加工厂和锡箔纸加工厂,以及亩花椒种植基地、亩“双椒”种植基地、亩紫丹参种植基地。

市场瞬息万变,如何在产业扶贫中有效防控市场风险,保障贫困户利益?“把风险留给集体,把红利让给贫困群众。”镇*委*府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对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财*投资的前置条件,切实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最大公约数,带贫企业“轻装上阵”,确保每一分收益都能转化为贫困人口的福利。截至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户人实现产业就业,人均年纯收入达到元,确保了产业落实乡、村、组、户、人“五覆盖”,贫困群众“三不离”,不用离开故乡,不用离开土地,不用离开家庭,挣钱和顾家两不误。“我家免费领到30公斤的仔猪2头,饲养10个月,又卖给公司,除去饲养成本,纯赚元。”村民张小平高兴地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一支火腿’走出幸福路。”

目前,杨柳镇已建成年产量千余吨、年产值超千万、全省最先进的自动化面条加工厂,创建了以面条、干酸菜、火腿等为主的农特产品供销新品牌。“一把面、一盒饼、一条腿”带着杨柳印记走出大山,带着群众闯富路。

眼下,杨柳镇特色小麦规模化、示范化的千亩级种植盛况已形成,“杨柳经济在腾飞,宣腿月饼把速催;农民都把小麦种,面条加工来助推”的山歌已成为杨柳百姓口中歌颂产业扶贫的新乐章。
  

一天一小变六年大跨越

“好个洋洞沟,有天没日头,要得平地见,只有堂屋头”。像洋洞沟一样,杨柳镇60%的村子都斜挂在横断山间。

“一方水土养活不一方人,山上问题山下解决。”镇*委*府下定决心,“人下山、树上山”,让村民富起来,大山绿起来。

杨柳镇*委*府统筹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5个,占宣威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总数的11%,帮助全镇户人挪出了穷窝。

“日子每天都在变,每天都是新日子。”对于搬迁后的新生活,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1/3精准就业、1/3发展产业、1/3兜底保障”的置业新模式,让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元,搬出来生计不愁,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千户群众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

安居工程、通达工程、甘泉工程、光伏工程……十大工程相继启动,打出了杨柳镇“基础大会战”的组合拳。

从年底人均纯收入元到年底的元,6年攻坚战,全镇人均纯收入翻番,增幅高于宣威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6年来,全镇累计解决人的住房难、人的饮水难、人的上学难、人的用电难、人的行路难、人的增收难,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随着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火红,欢快的山歌又在大山深处唱响。“喜看如今杨柳镇,农民处处都自信;家家住上小洋房,幸福生活万年长;杨柳河边万仞山,火腿面条进车间,出门就能找工打,小康生活全实现”……

环境美化群众身心愉悦,发展产业群众得到实惠,杨柳镇各族群众用歌声唱出对*的感恩,唱响了对新生活的希望。

云南网记者胡梅君通讯员杨柳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