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时代的云南寻味之旅弥勒蒙自河口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距离昆明多公里的弥勒市,最为著名的,除了弥勒大佛,便是令人惊艳的弥勒卤鸡。想吃最正宗的卤鸡米线,就要去市郊的竹园镇。

穿过一片乌烟瘴气、尘土飞扬的砂石路,就到达了竹园镇中心。不算宽敞的马路两旁无序地放满了车辆和电瓶车,停车成了难题,见缝插针的同时还要时不时与对面而来的大型车辆小心交汇。街道两边偶尔有包着头巾的妇女兜售小吃和水果,树木茂密的树冠遮盖住了店铺的招牌,隐隐约约看到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卤鸡。

卤鸡米线卷粉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开门迎客。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卤鸡店,一边售卖卤鸡/卤鸡杂,一边另起炉灶煮水,烫过的米粉/卷粉加入卤鸡的汤汁,再在上面铺上几块卤好的鸡肉,就是当地人最爱的街头美食——卤鸡米线/卷粉。络绎不绝的客人到来,店家阿姨娴熟地从面前扯过来一只鸡,手起刀落之间鸡肉被肢解开来,接着烫粉、浇汤、加入鸡块......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一碗粉带着锅内的热气被食客颤颤巍巍地端到店内的矮脚桌上。

深色的卤汁咸香鲜美,鸡肉肉质松软,带有卤料特殊的香气。搭配店家自制的油辣子,香味就更佳丰富悠长了。切成细条的鸡肉丝丝分明,但却不硬不柴,口感细嫩得刚刚好。米粉细滑,卷粉柔韧,一时间很难分辨出哪个更好吃。但相比之下,卷粉无疑包裹了更多汤汁,将卤鸡的精华更多地送入口中。

来这吃的多半是本地人:玩到中午的小学生,工作了一上午的上班族,邻里街坊大都彼此认识。5块钱一碗的近乎“市场统一价”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邻座的两位大哥,叉着腿坐在矮桌边,豪迈地向自己碗中加了两大勺辣子,紧接着轻轻搅拌,端起大碗,“吸溜吸溜”风卷残云。来不及反应,像变戏法一般,碗中的热汤就变成了额头密密麻麻的汗珠,汇聚到一起,滚落到尘埃中。

攻略推荐了两家邻近的店,实在无法抉择索性一起尝试。小伙伴笑称“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两个都要”,其实更多是因为5元一碗的粉虽说物美价廉,但分量不算太大,正常饭量的人恐怕需要额外加粉才吃得饱。

每家店的卤料配方不同,汤汁和鸡肉的口感味道自然也各不相同。右边的一家“保慈梅卤鸡卷粉”,汤汁味道比较清淡,鸡肉细嫩紧致,总体来说属于“清淡派”;左边的一家“杨树生卤鸡店”,汤汁因为加了花椒的缘故口味略重,鸡肉相比前者略有些柴,总体来说属于“重口派”。很难分清孰好孰坏,建议先右后左,由轻到重,都尝一遍。

保慈梅卤鸡卷粉、杨树生卤鸡店

蒙自

菊花过桥米线

有文章曾说,一年里,云南人吃的米线能给地球织毛衣。

历史悠久的米线,最早在北朝《齐民要术》中便有记载,经过几百年的流传,衍变出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做法。在云南众多的米线做法中,过桥米线仍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滚沸的鸡汤上桌,趁热将食材按照“先生后熟”的顺序放入鸡汤:先是鹌鹑蛋的蛋*,再把肉片、鱼片等放入蛋清中拌匀,下入汤中,最后加入韭菜、豆腐皮等配菜和米线。最上面撒上菊花、香菜、葱花,一碗“菊花过桥米线”就这样在自己的手中诞生了。

在当地老饕眼里,一碗“上得了台面”的过桥米线,一定要汤好、料好、米线好。汤要用土鸡、老鸭、筒骨和宣威火腿骨等熬制六七个小时,过滤后汤汁清澈透亮、香气扑鼻。搭配的配料要依据时令特色,还要确保荤素搭配,彼此不会冲撞了味道。米线一定要用云南本土的发酵米线,保留大米香气的同时内部有细小的空隙,能更好地吸收汤汁。

接连找了三家当地评价最好的过桥米线店,却没想到下午就已经早早打烊。在这个大多店铺都“佛系经营”的城市,网络上的信息似乎总是没办法做到特别准确。提前闭店、临时休息、店面装修似乎都是常有的事。想要吃,有时候还是要靠运气和缘分。

索性随机在路边选了一家店,橱窗里还卖快餐,很多当地人来这里几荤几素就解决一餐。“菊花过桥米线”似乎成了外地人的专属。过桥米线的套餐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大抵与配菜数量品种有关系。刚刚坐定几分钟,阿姨就从后厨备好料,迅速端了上来。一边着急拍照,一边又担心汤水凉的太快,手忙脚乱之下总算按照大致顺序把食材统统放入汤内,慢慢观察着汤汁的热度让肉片表面微微卷曲、变白,直至完全变熟。

鸡汤上厚厚的一层油脂看起来饱满诱人。舀起一勺汤送至嘴边,汤汁清冽而不寡淡,清爽而又不失鲜美,这大概是这鸡汤最考究的地方。挑起几根米线,上面尚还沾着几瓣菊花,哪怕单从视觉上都觉得赏心悦目。菊花入口并无太强烈的味道,询问之下才得知,这米线中加入菊花,一来可以中和鸡汤的火气,在夏季食用不容易上火,二来则是从色彩搭配上让视觉更加丰富,是让一碗米线“形神兼备”的点睛之笔。

红鑫园菊花过桥米线

猪脚米线

虽说已经过了通常的早饭时间,但刚到时还是被店里坐的满满当当的客人吓了一跳。和气的老板娘先带着我们在店门口选套餐,不同配菜数量便对应不同的价格。玻璃橱窗内,金灿灿的猪脚、炸猪皮、酥肉、里脊、蛋饺等都可以自选,如果不是跟着前面的当地人,真的难以抉择。店家将选好的肉类及配菜放好后倒入一碗“灵*高汤”,“哗”的一声,碗中热气升腾。而后的事,就要食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米线和卷粉一碗一碗地放在一侧,自助选择不需要另外收费。米线是传统白米线,卷粉则可能加了红米,泛着淡淡的好看的粉红色。若是喜欢劲道一点的口感,可以直接把粉倒入自己的汤中开吃,喜欢软一点的,可以在旁边的沸水中汆烫一下再吃。

猪脚是炸过之后再红烧的,切成了大小合适的块,不软不硬,口感酥香,也没有了正常炖猪脚那种肥腻粘牙,哪怕多吃几个也不担心腻得发慌。不像过桥米线,这里的猪骨汤底已经事先撇去了油,只剩精华的骨汤,清爽醇厚。浸入汤汁之后,肉类经过大火油炸后表面那些小孔,饥渴地吮吸着水分,一口咬下,汤汁四溢,肉香扑鼻。一定要再加几滴自制的油辣子,辣油混合着汤汁的香气,带来一大早的神清气爽。

老板说,她家的猪脚因为炸过之后又红烧,所以清爽不油腻,加上汤汁少油,所以特别适合早上吃。很多当地人上班前,或是出城赶路之前,都会在这里先吃一碗米线。坐在里屋天井边的矮桌旁,低头喝一口汤、啃一口猪脚,再抬头看看这里的天。看着身边的当地人,走进来坐下喝一碗汤,吃一碗米线,然后站起来伸个懒腰,缓缓离开,这一天才算开始。小城的时光,总是如此优雅从容,每个清晨都不紧不慢,似画卷一般缓缓展开。

清晨从一碗米线开始,深夜或再用一碗米线结束,一根根晶莹剔透的米线就这样穿起时光,在这座小城里,慢慢编织成岁月。

杨记家和园

蒙自烧烤

这里的烧烤店,几乎都没有菜单。所有食材悉数串好,放在冷柜里,全由食客自己挑选。每家都有自己的擅长——这家“瓦城烧鸡”,最最招牌的,便是烤乌骨鸡。乌鸡身上的各个部位:鸡翅、鸡尖、鸡皮、鸡头、鸡肝、鸡架......在老板的烤炉上,都能化为神奇的美味。

等待老板忙碌的空档,顺便去隔壁转转。两家店关系很好,随时可以从一家点单让老板送到另一家去吃。

另一家邻居店“金平勐拉烧烤店”,则是以勐拉傣族风格作为主打。走进店里,看到老板正在用一个绿色的叶子像折纸一样包住肉馅,然后一个一个串起来,再放到火上炙烤至叶子萎蔫。这其实是一道傣族特色菜——香叶子包肉,这种叶子傣语叫薅药啰,是一种胡椒科植物,带有天然的芳香。通常用叶子包住五花肉馅,然后炸或烤,带着叶子一起食用,会有一种难以描述的美味芬芳。

傣族、哈尼族等民族,喜欢用芭蕉花来入菜。将芭蕉花*色的管状花朵洗净切碎,加入调味料腌制拌匀,在放入芭蕉叶中在火上充分加热。入口的芭蕉花口感软糯,样子和口感都很像是完全熟透的葱花,但细细咀嚼又有一点点芭蕉的香气,回味略有甘甜。

大概是因为乌鸡肤色的关系,肉串看着不太起眼,甚至还有些焦糊的感觉,但入口尽是酥香,鸡肉也有嚼劲。尤其是鸡皮,烤得像是薄薄的一层纸张,丝毫感觉不到脂肪的存在。搭配的辣酱火气十足,果然论吃辣,西南几省谁也不服谁。

百香果柠檬鸡脚带着云南特有的酸甜清爽气息,将烤肉与辣椒的燥热安抚下来。门外突然而至一阵暴雨,将白天太阳的灼烧清洗了大半。十几分钟,雨停,空气香甜澄净,凉爽宜人。蒙自凉爽的夜,这才到来。

金平勐拉烧烤店,瓦城烧鸡

木瓜凉水

河口

街道上行人寥寥。反而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出租车数量让人惊讶。曾经开满整个小城的旅行社仍然关门大吉。游客变少,满街的商铺门可罗雀,也慢慢关掉了大半。曾经繁华的商业街,数码店、金店、各种品牌店仍在开门迎客,但却是令人唏嘘的冷清。

整个小城流露出来的,似是一种久在繁华后的戚戚落寞。

曾经,每天上午国门打开,成群结队的越南妇女从河对岸而来,背着越南商品、食品,在这个县城的大街小巷售卖。

来自国内的旅游团,穿着统一的T恤或戴着一模一样的鸭舌帽,由当地导游带领者,自河这边通过,到越南老街去感受异国风情。

疫情当前,所有这一切都戛然而止了。国门处冷冷清清,只有站岗的士兵和几组前来参观拍照的游客。没有越南妇女,没有旅行团客。曾经喧闹的小镇霎时安静了下来。

越南小卷粉

这是一家夫妻店,男主人是中国人,女主人是越南人。想必卷粉的做法是女主人从越南带来的。香菇肉和葱肉两种馅料,的选择并不多,2元一条,点罢女主人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

米浆上锅铺成薄薄的一层蒸熟,用一根长筷挑起后,将馅料涂上一层,再顺势用筷子将米粉皮卷起来。整个操作下来不过几十秒,几分钟内,盘内的卷粉已经摞的高高。

蘸水需要自己调配:店里有老板已经已经用鱼露、酱油之类调好的料汁,根据自己口味加入香菜、小米辣,和灵*的柠檬汁,这一碗蘸水是一截看似普通的小卷粉的点睛之笔。

香菇肉香而不腻,葱肉用的是生葱,略有点“重口味”。蘸水酸辣咸鲜是绝对得加分项,不禁想到在胡志明嗦粉的日子,每一碗PHO中那升华灵*的辣椒酱和柠檬汁。不知何时疫情结束,能再千里迢迢赴一场河粉之约。

街心花园越南小卷粉

滇越美食

口岸附近的异域风情街,有几家特别不错的滇越美食。餐厅的景观位凌驾于河水之上,天气好时,可以吹着风看到对面的越南。

服务生多是越南人,中文讲的娴熟,菜品融合了云南和越南味道,只在这附近才吃得到。

越南炸春卷像是油炸版的越南小卷粉,切成一段一段,炸得金*酥脆,一口一个。内馅是肉末、木耳、胡萝卜、粉丝,相当传统的“中式”配方。在这里,很难界定某样食物到底是中式的还是越式的,两种风格的菜系不断地碰撞、摩擦,最终彼此拥抱交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滇越美味。

老奶洋芋、木瓜花炒蛋都是店里值得尝试的美味。切得碎碎的洋芋丁与辣椒、葱蒜同烹,就变成了下饭神器。木瓜花摊入蛋饼中,让鸡蛋霎时变得清爽,花朵微苦的口感出乎意料。大概是吃了一天不算饥肠辘辘,感叹美味的同时却也总觉得缺乏惊艳的怦然心动。掀起蛋饼,盘底流出的油量大概可以倒满一小碗,也大概算是“怦然心动”的一大特色了。

豆豆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来源:燕滇文化旅游(ID:)综合发布

云南自由行定制优选-燕滇文化旅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