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置小区新事多
——宣威市复兴佳园*建引领助经济发展小记
本报特约记者张黎立徐章喜通讯员高娅多胡泽文/图
宣威市复兴街道复兴佳园自搬迁群众入住以来,街道*工委围绕“搬得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着力强弱项、补短板,强思想、固根基,强引领、促治理,强功能、助发展,全面增强基层*组织*治功能和组织力,通过*建引领促就业,产业发展助增收。年11月3日,复兴佳园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复兴街道通过强化组织架构设置、干部队伍配备、工作机制完善织牢基层*建网,做到“哪里有搬迁群众,哪里就有*组织”,构建“街道*工委—社区*总支—楼栋*支部—单元*小组—*员中心户”五级*建工作立体网络运行体系。街道围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合作社产业*支部,切实保障农民、搬迁户利益,发挥*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宣威市霖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支部作为复兴街道的一个非公企业*支部,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与企业经营者沟通,采用“*建+公司+农户+建档立卡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发展苹果、葡萄等种植业,带动复兴佳园建档立卡户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住户陈留梅深有感触地说:“在霖森公司打工,上班很方便,几分钟就走到果园,中午还可以回家做饭,1个月有几千元的工资。”宣威市复辰三农产业扶贫投资有限公司及社区合作社采取“*组织+三农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产业模式,强化资源整合和资金统筹,夯实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基础,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爱心公益超市兑换积分9万分。街道就业创业服务站和劳务市场采取“服务窗口+劳务公司+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的运营模式,整合社区干部、信息员等人员力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培训、就业、稳岗“一条龙”服务,确保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有发展。引进锡箔纸加工、服装加工、数据线加工、超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安置区住户劳动力就业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