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扶贫故事坚持输血与造血两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治湿疹医院 http://m.39.net/nk/a_8814564.html

我叫胡锦昊,年7月,离开贵州省公安厅特勤局勤务二处,到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宣威镇卡乌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里,我实现了由一名人民警察向基层村干的转变。

作为一个既无农业理论知识,又无农村工作经验,甚至连基本的农村生活体验都无的“三无新人”,履职第一书记让我倍感压力。  
  摸索中,我把“明*策、知决策、学方法”作为首要任务,把“察地情、阅村史、摸人情”作为开局关键,把“跳出来、问计谋、求外援”作为突破方向。

短短一个月就积累学习笔记上万字,也走遍了全村各组,访遍了贫困群众,对村里的产业发展现状、民风民俗、民情民意等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但我也明白,光有基础还不够,只有办实实在在的事,才能让村民信服,更好的开展驻村工作。  
  进村后,我利用单位给第一书记改善居住条件的2万元经费,为卡乌村购置了两台防火机动泵,并协调当地消防救援大队组织村义务防火队开展演练培训,解除了悬在老百姓头上的火灾隐患。

看到卡乌村委会设施设备老化,群众办事极为不便,我向单位反映争取,在有限的工作经费中将支援村委会改造纳入了单位预算,为群众办事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制度保障。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民发展动力,我又多方协调经费20余万元,用于补贴村集体购置大型农机具,购买中药材种苗,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面对地方运力短缺而制约防控工作的状况,我将紧急情况上报省特勤局,并亲自带领单位干警和高性能运输车辆组建应急物资运输队,驰援卡乌。历经36个小时,顺利将大批防疫物资运送至指定地点。

这一路走下来,我成为了真正的卡乌村民,开始融入这个大家庭。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识到,脱贫攻坚不是一时的救济帮困,更重要的坚持“输血”与“造血”两手抓,强化脱贫致富的稳定性,才能真正帮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开掘富源。
  往后我紧紧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一步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先后对接镇、县分管领导把脉工作,联系省农村农业厅、省农科院、国家开发银行等多个相关单位寻计求策,并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业务部门领导到卡乌村实地考察,初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帮助卡乌村建设了“麻江县亩特色中药材白及生态种植项目”。
  该项目计划一期投资万元,种植亩特色中草药白及,远期目标建设万亩中药材野生抚育生态种植基地。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年产白及中药材约吨,年产值万元。可带动当地贫困户户参与白及种植,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村里已完成林地流转1亩,完成种植亩,并被省农业农村厅和省中药材专班授予“年度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

如何带动村民稳定增收,是驻村工作的一大难点。根据卡乌村情我采取了“流转兜底、就业保障、分红激励、带动发展”方式,采用林地租金80元/每年每亩,保底分红元/每年每亩,人工抚育费用元/每年每亩,整土种植元/每亩,采挖清洗等0元/每亩,项目参与农户年均增收元/每亩,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同时,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思路,与公司建立了“建股管赢”模式,对卡乌村全村户村民和户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扶贫资金量化入股部分在销售完成后按照7:3的比例对农户再分红,预计每亩可分红元左右。

此外,我还协调从省特勤局经费中划拨19.16万元,在卡乌村建立《卡乌村白及产业发展奖励种植计划》。目前,卡乌村形成了“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企业负责供销两端、扶贫资金兜底扶志、村级合作社抓好协调服务、农户全产业链参与”的产业组织形式,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乾

编辑刘娟利

见习编辑潘晓飞

编审周文君王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